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人问题论文--妇女问题论文

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女性传承人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2页
绪论第12-30页
   ·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第12-16页
   ·研究综述第16-24页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第24-30页
第一章 祁连深处有人家——肃南裕固族地区的文化生境第30-42页
   ·肃南速写第30-35页
   ·当代裕固族的文化特点第35-42页
     ·裕固族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第35-37页
     ·裕固族呈现出强烈的“宗教世俗化”倾向第37-39页
     ·裕固族观念开放、重视教育第39-42页
第二章 裕固族“非遗”与女性传承入第42-94页
   ·裕固族“非遗”名录第42-46页
     ·口头文学类“非遗”名录第42-44页
     ·生产技艺类“非遗”名录第44-46页
   ·裕固族口头文学女性传承人第46-80页
     ·国家宝藏——杜秀兰第49-54页
     ·草原百灵——钟玉珍第54-62页
     ·金玉雪莲——郭玉莲、郭金莲第62-73页
     ·裕固族口头文学的传承特点第73-80页
   ·裕固族生产技艺女性传承人第80-94页
     ·文化大使——柯璀玲第80-89页
     ·三代传人——安桂兰、白晓琴、杨海燕第89-94页
第三章 裕固族女性地位与“非遗”女性传承人第94-112页
   ·裕固族特殊婚姻形式与妇女地位第94-105页
     ·“帐房戴头婚”和“勒系腰婚”第94-96页
     ·裕固族特殊婚姻形式源自文化涵化和经济适应第96-100页
     ·文化涵化的显性体现——服饰互化第100-105页
   ·裕固族妇女地位较高的原因第105-109页
     ·表面原因:特殊婚姻形式第105-106页
     ·根本原因:裕固族的游牧民族属性第106-109页
   ·裕固族女性地位与传承人身份的双向互动影响第109-112页
     ·裕固族女性——“非遗”传承的中坚力量第109-110页
     ·传承人身份进一步提高了裕固族女性地位第110-112页
第四章 裕固族“非遗”女性传承人的传承特征和保护措施第112-122页
   ·裕固族“非遗”女性传承人的传承特征第112-115页
     ·保护机制和传承意识逐渐完善第112-113页
     ·逐渐走入礼仪风俗传承体系第113-114页
     ·亲缘传承为主,地缘传承和业缘传承为辅第114页
     ·呈现“速学速成年轻化”第114-115页
   ·裕固族“非遗”女性传承人的保护措施第115-122页
     ·应对民族语言流失第115-118页
     ·更多的传承机会和政府支持第118-119页
     ·自己研究自己——观念转变和技术培养第119-120页
     ·组织、参与新型传承第120-122页
余论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7页
附录第127-133页
后记第133-13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伦春族画家白英油画创作研究
下一篇:北京牛街礼拜寺圣纪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