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PID的协调控制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基于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基于非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基于智能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系统作用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思路 | 第13-15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主要思路 | 第14-15页 |
| 第2章 协调控制系统的理论与对象模型 | 第15-23页 |
| ·协调控制系统基本概述 | 第15-17页 |
| ·协调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 第15页 |
| ·协调控制系统组成 | 第15-16页 |
| ·协调控制系统分类 | 第16页 |
| ·协调控制系统指标要求 | 第16-17页 |
| ·单元机组负荷控制 | 第17-18页 |
|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优点 | 第18页 |
|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对象特性 | 第18-23页 |
| ·锅炉对象特性 | 第19-20页 |
| ·汽轮发电机特性 | 第20-23页 |
| 第3章 模糊 PID 控制算法概述 | 第23-36页 |
| ·模糊控制概述 | 第23-24页 |
| ·模糊控制器组成 | 第24-29页 |
| ·模糊化 | 第24-25页 |
| ·知识库 | 第25-26页 |
| ·模糊推理 | 第26-27页 |
| ·解模糊 | 第27-29页 |
| ·模糊 PID 控制器 | 第29-36页 |
| ·模糊 PID 控制器基本形式 | 第30-31页 |
| ·模糊 PID 控制器设计 | 第31-36页 |
| 第4章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模型解耦 | 第36-39页 |
| ·串联前补偿 | 第36-37页 |
| ·反馈前补偿 | 第37-38页 |
| ·串联后补偿 | 第38-39页 |
| 第5章 协调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 第39-43页 |
| ·仿真中参数设置及控制器设计说明 | 第39-41页 |
| ·仿真试验 | 第41-4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49-50页 |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