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烤烟质量评价内容 | 第9-12页 |
·外观质量 | 第9-10页 |
·物理特性 | 第10页 |
·化学成分 | 第10-11页 |
·香气质量 | 第11-12页 |
·评吸质量 | 第12页 |
·烟叶质量评价方法 | 第12-13页 |
·国内外烟草区划研究状况 | 第13-16页 |
·国内烟草区划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国外烟草区划研究状况 | 第14页 |
·烟草区划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 第14-16页 |
2 引言 | 第16-1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样品来源 | 第17页 |
·取样 | 第17页 |
·样品测试项目及方法 | 第17-19页 |
·外观质量的评定方法 | 第17页 |
·物理特性的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17-18页 |
·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 | 第18页 |
·中性致香物质的的提取及定性定量分析 | 第18页 |
·感官质量评定方法 | 第18-19页 |
·烤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构建 | 第19-22页 |
·外观质量指标体系赋值方法 | 第19页 |
·物理特性指标体系赋值方法 | 第19-20页 |
·化学成分指标体系赋值方法 | 第20页 |
·香气物质指标体系赋值方法 | 第20页 |
·感官质量指标体系赋值方法 | 第20-21页 |
·烤烟品质综合评价 | 第21页 |
·烤烟品质档次区间划分 | 第21-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72页 |
·临沧烟区烤烟外观质量评价 | 第23-29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外观质量分值表 | 第23-24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外观质量各指标的相关分析 | 第24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外观质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4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外观质量主成分分析 | 第24-27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外观质量聚类分析 | 第27-29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外观质量插值分布图 | 第29页 |
·临沧烟区烤烟物理特性评价 | 第29-34页 |
·临沧烟区烤烟物理特性指标的相关分析 | 第29-30页 |
·临沧烟区烤烟物理特性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0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物理特性指标得分 | 第30-31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物理特性的聚类分析 | 第31-33页 |
·四类烟叶样品物理特性的比较分析 | 第33-34页 |
·临沧地区中部烟叶物理特性的插值分布图 | 第34页 |
·临沧烟区烟叶化学成分综合评价 | 第34-57页 |
·临沧烟区各部位烟叶化学成分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5-37页 |
·临沧烟区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的频数分布 | 第37-48页 |
·临沧烟区各部位烟叶化学成分的频数分布 | 第37-45页 |
·临沧烟区各部位烟叶部分化学成分比值的频数分布 | 第45-48页 |
·临沧烟区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的主因子分析 | 第48-50页 |
·临沧烟区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指标的赋值 | 第50-53页 |
·临沧烟区不同部位烟叶的聚类分析 | 第53-55页 |
·临沧烟区不同部位烟叶化学品质的插值分布图 | 第55-57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分析 | 第57-64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7页 |
·临沧烟区不同地点的中部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比较分析 | 第57-62页 |
·类胡萝卜素类 | 第59页 |
·类西柏烷类 | 第59-60页 |
·苯丙氨酸类 | 第60页 |
·棕色化产物类 | 第60-61页 |
·新植二烯 | 第61-62页 |
·香气物质总量 | 第62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香气物质的主成分分析 | 第62-64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感官质量评价 | 第64-68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感官指标的相关分析 | 第65-66页 |
·临沧中部烟叶感官质量的聚类分析 | 第66页 |
·五类烟叶样品的感官质量比较分析 | 第66-67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的感官质量插值分布图 | 第67-68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品质综合评价 | 第68-72页 |
·临沧烟区不同乡镇中部烟叶品质综合得分 | 第68页 |
·临沧烟区中部烟叶综合品质聚类分析 | 第68-69页 |
·三类中部烟叶综合品质的比较分析 | 第69-71页 |
·临沧中部烟叶综合品质的插值分布图 | 第71-72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Abstract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