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后评价定义 | 第10页 |
·后评价主要内容 | 第10页 |
·过程后评价作用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后评价理论分析 | 第16-23页 |
·后评价基础理论 | 第16-17页 |
·后评价主要方法 | 第17-19页 |
·对比法 | 第17-18页 |
·逻辑框架分析法 | 第18-19页 |
·输变电过程后评价思路 | 第19-22页 |
·整体思路 | 第19页 |
·定性评价 | 第19-21页 |
·定量评价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输变电工程建设体系 | 第23-34页 |
·北京市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现状分析 | 第23页 |
·输变电工程建设评价相关规定 | 第23-25页 |
·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 第25-33页 |
·指标建立原则 | 第25页 |
·工程建设管理的评价依据 | 第25-26页 |
·工程建设过程的评价依据 | 第26-28页 |
·指标体系建立 | 第28-30页 |
·指标释义 | 第30-33页 |
·使用文件列表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34-46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4-35页 |
·模糊评价法 | 第35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程建设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 第35-40页 |
·建立层次结构 | 第36-37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7-38页 |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第38-39页 |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第39-40页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建设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 第40-45页 |
·建立评价集 | 第40-41页 |
·建立因素集 | 第41页 |
·构造隶属函数 | 第41-43页 |
·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 | 第43页 |
·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实例评价 | 第46-65页 |
·输变电工程介绍 | 第46-47页 |
·工程简述 | 第46页 |
·工程性质及特点 | 第46页 |
·工程规模 | 第46-47页 |
·评价过程 | 第47-63页 |
·目标层权重划分 | 第48-49页 |
·效果层权重划分 | 第49-52页 |
·指标层权重划分 | 第52-58页 |
·指标体系数据 | 第58-61页 |
·构造隶属函数 | 第61-63页 |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