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序言 | 第9-10页 |
1 “四荒”承包经营权的基本理论 | 第10-21页 |
·“四荒”概念界定 | 第10-15页 |
·“四荒”的范围 | 第11-13页 |
·“四荒”资源特点 | 第13-14页 |
·我国“四荒”资源的概况 | 第14-15页 |
·“四荒”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特征 | 第15-16页 |
·“四荒”承包经营权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环境权理论 | 第16-17页 |
·社会权利本位理论 | 第17页 |
·产权激励理论 | 第17-18页 |
·所有权弹性理论 | 第18-19页 |
·“四荒”承包经营权的制度功能 | 第19-21页 |
·维护“四荒”资源的生态功能 | 第19-20页 |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 第20-21页 |
2 对现行“四荒”承包经营权法律规定的评述 | 第21-27页 |
·现行法律中关于“四荒”承包经营权的规定 | 第21-23页 |
·关于“四荒”承包经营权取得的规定 | 第21-22页 |
·关于“四荒”承包经营权登记的规定 | 第22页 |
·关于“四荒”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 | 第22-23页 |
·关于“四荒”承包经营权环境生态方面的规定 | 第23页 |
·现行“四荒”承包经营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权利取得的登记不完全 | 第23-24页 |
·权利流转存在制度障碍 | 第24-25页 |
·“四荒”征收中承包权补偿不公平 | 第25页 |
·“四荒”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不足 | 第25-27页 |
3 域外代表性立法对我国立法的借鉴 | 第27-32页 |
·俄罗斯土地租赁制度对我国立法的借鉴 | 第27-28页 |
·日本“永佃权”制度对我国立法的借鉴 | 第28-29页 |
·美国土地管理制度对我国立法的借鉴 | 第29-30页 |
·台湾地区“地上权”及土地征收制度对我国立法的借鉴 | 第30-32页 |
4 “四荒”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完善 | 第32-43页 |
·规范“四荒”权属登记制度 | 第32-36页 |
·以登记作为“四荒”承包经营权取得的生效要件 | 第32-35页 |
·将“四荒”用途作为登记的必要事项 | 第35-36页 |
·规范“四荒”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 | 第36-38页 |
·明细“四荒”流转收益分配条件 | 第36-37页 |
·加强“四荒”流转中土地用途管制 | 第37-38页 |
·建立“四荒”承包经营权补偿制度 | 第38-40页 |
·明确“四荒”被征收或者公共利益需要收回后的补偿标准 | 第39-40页 |
·完善“四荒”因公共利益被限制开发对承包权人的补偿制度 | 第40页 |
·设立“四荒”开发生态保护规则 | 第40-43页 |
·建立“四荒”开发过程中生态保护制度 | 第41页 |
·明确破坏“四荒”生态行为的法律责任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