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物资流通论文

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插图索引第12-15页
附表索引第15-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38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6-21页
     ·选题背景第16-18页
     ·研究意义第18-21页
   ·文献综述第21-3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1-2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7-31页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32-38页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第32-34页
     ·研究内容第34-38页
第2章 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多维度协同需求分析第38-59页
   ·现代物流管理面临的多维度协同问题第38-40页
     ·物流战略管理协同问题第39页
     ·物流配送管理协同问题第39页
     ·物流服务质量管理协同问题第39-40页
     ·物流仓储管理协同问题第40页
   ·物联网环境下现代物流多维度协同分类第40-47页
     ·技术协同第41-43页
     ·信息协同第43-44页
     ·服务协同第44-45页
     ·管理协同第45-47页
   ·现代物流多维度协同序参量方程的建立与求解第47-59页
     ·复杂系统序参量方程的建立方法第47-48页
     ·现代物流系统序参量方程的建立第48-54页
     ·现代物流系统序参量方程的求解第54-57页
     ·结果分析第57-59页
第3章 基于感知层的现代物流技术协同研究第59-80页
   ·感知层物流技术协同问题的提出第59-64页
     ·感知层物流技术协同中存在的问题第59-61页
     ·物联网感知技术在我国物流领域的应用问题第61-64页
   ·感知层物流技术协同问题的分析第64-69页
     ·共性技术攻关促进技术协同第64-66页
     ·标准化体系建立加强技术协同第66-68页
     ·物流传感产业发展带动技术协同第68-69页
   ·感知层物流技术协同问题的解决方法第69-77页
     ·解决感知层物流技术协同问题的数学模型第69-70页
     ·利用聚类算法解决物流战略管理协同问题第70-77页
   ·仿真分析第77-80页
第4章 基于网络层的现代物流信息协同研究第80-98页
   ·网络层物流信息协同问题的提出第80-83页
     ·网络层多主体共存协同问题第80-81页
     ·网络能力和基础设施协同的问题第81-83页
   ·网络层物流信息协同问题的分析第83-85页
   ·网络层物流信息协同问题的解决方法第85-92页
     ·解决网络层物流信息协同问题的数学模型第85-86页
     ·利用动态旅行商算法解决物流配送管理协同问题第86-92页
   ·仿真分析第92-98页
第5章 基于应用层的现代物流服务协同研究第98-126页
   ·应用层物流服务协同问题的提出第98-102页
     ·传统服务模式中服务协同存在的问题第98-99页
     ·新服务模式对服务协同带来的新问题第99-102页
   ·应用层物流服务协同问题的分析第102-105页
     ·面向多应用的敏捷式服务协同模式第102-103页
     ·检验服务协同效率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第103-105页
   ·应用层物流服务协同问题的解决方法第105-114页
     ·解决应用层物流服务协同问题的数学模型第108-110页
     ·利用改进的 LSQ 量表和 Servqual 量表解决物流服务质量管理协同问题第110-114页
   ·仿真分析第114-126页
     ·基于改进的 LSQ 量表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估实证分析第114-118页
     ·基于改进的 Servqual 量表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估实证分析第118-123页
     ·结果分析及改进建议第123-126页
第6章 基于管理层的现代物流管理协同研究第126-143页
   ·管理层物流管理协同问题的提出第126-127页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管理协同带来的问题第126-127页
     ·物流商务模式的改变对物流管理协同带来的问题第127页
   ·管理层物流管理协同问题的分析第127-132页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协同机制研究第128-129页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协同模式研究第129-132页
   ·管理层物流管理协同问题的解决方法第132-138页
     ·解决管理层物流管理协同问题的数学模型第132-133页
     ·利用斑德分解法解决物流仓储管理协同问题第133-138页
   ·仿真分析第138-143页
结论第143-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7页
附录A 在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及荣誉第157-159页
致谢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
下一篇:Al/Fe掺杂酸性水钠锰矿的表征及表面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