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兴乐坊遗址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插图目录 | 第7页 |
| 表格目录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的时空范围 | 第8页 |
| ·发现和研究概况 | 第8-11页 |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兴乐坊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的分期研究 | 第13-28页 |
| ·遗址概况 | 第13-14页 |
| ·兴乐坊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的分期 | 第14-28页 |
| ·地层堆积及典型遗迹单位分组 | 第14-18页 |
| ·典型陶器演变规律 | 第18-22页 |
| ·陶器组合与分期 | 第22-26页 |
| ·小结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与仰韶文化中期其它典型遗址分期的比较 | 第28-39页 |
| ·关中东部地区 | 第28-31页 |
| ·华县泉护村遗址 | 第28-29页 |
| ·华阴南城子遗址 | 第29-30页 |
| ·渭南北刘遗址 | 第30-31页 |
| ·关中西部地区 | 第31-33页 |
| ·扶风案板遗址 | 第31-32页 |
| ·宝鸡福临堡遗址 | 第32-33页 |
| ·晋南地区 | 第33-35页 |
| ·夏县西阴村遗址 | 第33-34页 |
| ·芮城西王村遗址 | 第34-35页 |
| ·豫西地区 | 第35-37页 |
| ·陕县庙底沟遗址 | 第35-36页 |
| ·三门峡南交口遗址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兴乐坊遗址的环境及生业模式研究 | 第39-55页 |
| ·兴乐坊遗址及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 | 第39-40页 |
| ·兴乐坊遗址动植物遗存反映的气候特征 | 第40-47页 |
| ·动物遗存反映的环境及气候特征 | 第40-42页 |
| ·植物遗存反映的环境及气候特征 | 第42-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兴乐坊遗址仰韶文化时期的生业模式 | 第47-55页 |
| ·动物遗存反映的生业模式 | 第47-49页 |
| ·植物遗存反映的生业模式 | 第49-52页 |
| ·仰韶文化中期生业模式的其他证据 | 第52-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