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图和附表清单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27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5-17页 |
·建筑现象学观念 | 第15-16页 |
·建筑创作策略 | 第16-17页 |
·当代建筑创作实例分析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 第22-23页 |
·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价 | 第23-24页 |
·论文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24-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5-26页 |
·研究框架 | 第26-27页 |
2. 从现象学到建筑现象学 | 第27-54页 |
·哲学中的现象学思想 | 第27-37页 |
·现象学概述 | 第27-30页 |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 第30-34页 |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 第34-37页 |
·建筑学与现象学的关系 | 第37-41页 |
·建筑学与现象学的学科关系 | 第37-39页 |
·现象学与建筑学的师承关系 | 第39-41页 |
·建筑现象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 第41-54页 |
·建筑场所现象学——受海德格尔“此在”影响的建筑现象学理论 | 第42-47页 |
·建筑知觉现象学——受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影响的建筑现象学理论 | 第47-51页 |
·在其他方面进行建筑现象学探索的建筑师和学者 | 第51-54页 |
3. 建筑现象学基本理论 | 第54-75页 |
·建筑场所现象学 | 第54-65页 |
·基本理论概述 | 第55-58页 |
·场所结构 | 第58-61页 |
·场所精神 | 第61-63页 |
·“住家”的营造 | 第63-65页 |
·建筑知觉现象学 | 第65-73页 |
·知觉的概念 | 第65-68页 |
·建筑体验 | 第68-69页 |
·建筑知觉—体验建筑的五种知觉系统 | 第69-73页 |
·场所体验——筑场所现象学与知觉现象学的综合思考 | 第73-75页 |
4 建筑现象学观念指导下的创作策略探讨 | 第75-90页 |
·建筑情境与氛围的营造 | 第75-81页 |
·材料语言 | 第76-78页 |
·细部 | 第78-80页 |
·光与影 | 第80-81页 |
·时间·寂静·孤独的体验 | 第81-83页 |
·时间的体验 | 第81-82页 |
·寂静与孤独的体验 | 第82页 |
·建筑中的“神性” | 第82-83页 |
·运用建筑现象学观念对具体建筑设计的指导与分析 | 第83-86页 |
·建筑现象学观念对具体建筑设计的指导 | 第83-84页 |
·建筑现象学观念对建筑实例的描述性分析 | 第84-86页 |
·建筑与历史、文化与地域的思考 | 第86-90页 |
·建筑现象学观念下的建筑历史、文化和地域 | 第86-88页 |
·过去与现在,地域、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表达 | 第88-9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现状的思考 | 第90-91页 |
·对建筑现象学的期许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