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8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5页 |
| ·乌鲁木齐市住宅建筑能耗居高不下 | 第11页 |
| ·乌鲁木齐市冬季空气质量亟待提高 | 第11-14页 |
| ·乌鲁木齐市采暖能源结构大调整带来机遇 | 第14-15页 |
| ·政府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 | 第15页 |
|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3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3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31页 |
| ·乌鲁木齐市采暖情况和存在问题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论文研究的采暖方式 | 第34-42页 |
| ·集中采暖方式的确定 | 第34-37页 |
| ·燃煤热电联产采暖 | 第34-35页 |
| ·燃煤集中锅炉房采暖 | 第35-36页 |
| ·燃气集中锅炉房采暖 | 第36-37页 |
| ·分散供暖方式的确定 | 第37-42页 |
| ·燃气分散锅炉房采暖 | 第37页 |
| ·家用燃气壁挂炉采暖 | 第37-38页 |
| ·电热膜/电缆采暖 | 第38-39页 |
| ·地源热泵采暖 | 第39-42页 |
| 4 乌鲁木齐市住宅建筑不同采暖方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42-65页 |
| ·指标体系构建思想及原则 | 第42-43页 |
| ·指导思想 | 第42页 |
| ·构建原则 | 第42-43页 |
| ·指标体系的初步确定 | 第43-53页 |
| ·指标体系的结构 | 第45-47页 |
| ·指标层的选取 | 第47-51页 |
| ·指标定量方法 | 第51-53页 |
| ·定量指标的计算 | 第51-52页 |
| ·定性指标的定量化 | 第52-53页 |
| ·指标体系的筛选与完善 | 第53-54页 |
| ·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 | 第54-55页 |
|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第55-64页 |
|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 第55-57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与一致性检验 | 第57-59页 |
| ·指标权重分析 | 第59-62页 |
| ·建立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模型 | 第62-64页 |
| ·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 | 第62页 |
| ·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5 实例分析 | 第65-119页 |
| ·资源评价 | 第68-76页 |
| ·资源的易得性 | 第68页 |
| ·资源的持续性 | 第68-70页 |
| ·单位采暖面积能耗量 | 第70-74页 |
| ·资源评价分析 | 第74-76页 |
| ·环境评价 | 第76-95页 |
| ·单位采暖面积烟尘排放量 | 第77-80页 |
| ·单位采暖面积 SO2的排放量 | 第80-82页 |
| ·单位采暖面积 NOX排放量 | 第82-84页 |
| ·单位采暖面积 CO2排放量 | 第84-86页 |
| ·单位采暖面积 CO 排放量 | 第86-87页 |
| ·浓度分析 | 第87-94页 |
| ·环境评价分析 | 第94-95页 |
| ·经济评价 | 第95-106页 |
| ·基建投资 | 第96-97页 |
| ·单位采暖面积运行费用 | 第97-104页 |
| ·经济评价分析 | 第104-106页 |
| ·技术评价 | 第106-109页 |
| ·技术成熟度 | 第106页 |
| ·安全性 | 第106-107页 |
| ·用户控温反应速度 | 第107页 |
| ·技术评价分析 | 第107-109页 |
| ·社会评价 | 第109-115页 |
| ·政策导向一致性 | 第109页 |
| ·居民对采暖系统满意程度 | 第109-114页 |
| ·社会评价分析 | 第114-115页 |
| ·综合评价 | 第115-1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2页 |
| ·主要结论 | 第119-120页 |
| ·主要成果 | 第120页 |
| ·创新点 | 第120页 |
| ·展望 | 第120-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27页 |
| 已发表论文清单 | 第127-128页 |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