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 前言 | 第9-12页 |
| 第一章 油藏开发指标综合评价研究 | 第12-33页 |
| ·开发历程概述 | 第12-14页 |
| ·含水率25%以前(2000年前)的提高注采强度稳产阶段 | 第12页 |
| ·含水率25~55%(2006年前)的综合措施稳产阶段 | 第12-13页 |
| ·含水率55~70%(2009年前)的加密井网稳产阶段 | 第13页 |
| ·含水率70~90%(2009后)的提高排液量、采油量递减阶段 | 第13-14页 |
| ·高含水、递减阶段的基本规律 | 第14-19页 |
| ·各套层系开采存在着明显差异 | 第14-17页 |
| ·水驱油机理研究 | 第17-19页 |
| ·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研究 | 第19-23页 |
| ·压力分布严重不均衡 | 第19页 |
| ·相对良好的含水上升性质 | 第19-20页 |
| ·高含水期注水效率低 | 第20-21页 |
| ·产量递减较快 | 第21-22页 |
| ·转换层系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 第22-23页 |
| ·开发指标界限研究 | 第23-28页 |
| ·注采结构调整分析 | 第28-29页 |
| ·结构调整依据 | 第28页 |
| ·各层系井网的注采结构 | 第28-29页 |
| ·高含水期油藏强化采液分析 | 第29-33页 |
| ·强化采液是保持稳产的重要措施 | 第29页 |
| ·强化采液可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 第29-33页 |
| 第二章 某断块各类储层分布规律研究 | 第33-49页 |
| ·沉积单元精细划分结果 | 第33页 |
| ·岩石物性单元划分结果 | 第33-34页 |
| ·各类物性单元油层发育状况 | 第34-46页 |
| ·各类物性单元厚度状况 | 第34-35页 |
| ·不同砂组各类物性单元平面分布状况 | 第35-46页 |
| ·各类储层发育状况 | 第46-49页 |
| 第三章 某断块单砂层剩余油研究 | 第49-65页 |
| ·剩余油综合判断方法 | 第49页 |
| ·剩余油判断原则 | 第49-52页 |
| ·剩余油潜力及分布特点 | 第52-60页 |
| ·某断块剩余油潜力 | 第52-53页 |
| ·剩余油成因类型 | 第53-57页 |
| ·某断块剩余油分布特点 | 第57-60页 |
| ·某断块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 | 第60-65页 |
| ·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关系 | 第60-61页 |
| ·经济井网密度的确定方法 | 第61-63页 |
| ·经济井网密度预测结果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详细摘要 | 第70-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