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老中医段富津教授治疗痛经经验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古代文献综述 | 第7-13页 |
1. 隋唐以前医家、书籍对痛经的论述 | 第7-8页 |
·《黄帝内经》对痛经的论述 | 第7页 |
·《神农本草经》对痛经的论述 | 第7页 |
·《伤寒杂病论》对痛经的论述 | 第7页 |
·小结 | 第7-8页 |
2. 隋唐时期医家、书籍对痛经的认识 | 第8页 |
·《诸病源候论》对痛经的论述 | 第8页 |
·《备急千金要方》对痛经的论述 | 第8页 |
·小结 | 第8页 |
3 宋、元、明、清医家及书籍对痛经的认识 | 第8-13页 |
·《妇人大全良方》对痛经的论述 | 第8-9页 |
·《女科百问》对痛经的论述 | 第9页 |
·《傅青主女科》对痛经的论述 | 第9-11页 |
·《女科经论》对痛经的论述 | 第11页 |
·《济阴纲目》对痛经的论述 | 第11页 |
·小结 | 第11-13页 |
第二部分 痛经的辨证施治 | 第13-17页 |
1. 痛经证治的研究 | 第13页 |
2. 针灸治疗痛经的研究 | 第13-15页 |
3. 其他疗法治疗痛经的研究 | 第15-17页 |
第三部分 对段富津教授治疗痛经病例的分析与讨论 | 第17-48页 |
1. 肝气郁滞证 | 第17-31页 |
·柴胡疏肝散证 | 第17-24页 |
·加味乌药汤证 | 第24-31页 |
2. 肝郁血虚脾弱证 | 第31-36页 |
3. 脾胃气虚证 | 第36-41页 |
4. 营血虚滞证 | 第41-44页 |
5. 气血两虚证 | 第44-45页 |
6. 寒凝血瘀证 | 第45-48页 |
第四部分 段富津教授治疗痛经学术思想的初步总结 | 第48-50页 |
1. 沿袭经典 | 第48页 |
2. 气血兼顾 | 第48页 |
3. 善调肝郁 | 第48页 |
4. 活用药对 | 第48-50页 |
·柴胡与酒芍 | 第48-49页 |
·当归与川芎 | 第49页 |
·香附与乌药 | 第49页 |
·桃仁与红花 | 第49页 |
·炮姜与肉桂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