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民主的核心要素及现实效应理论分析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22页
绪论第22-5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22-31页
 二、研究综述第31-41页
 三、研究意义第41-47页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47-49页
 五、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49-53页
第1章 网络民主的理论内涵第53-101页
   ·民主、技术及其关系第53-69页
     ·技术、媒介与民主的基本概念第53-57页
     ·大众媒介与民主的一般关系第57-69页
   ·网络的民主属性第69-81页
     ·网络的技术特性第70-76页
     ·网络的民主属性第76-81页
   ·网络民主的内涵第81-101页
     ·网络民主的概念界定第81-90页
     ·网络民主的一般特性第90-101页
第2章 网络民主的基础——信息与表达自由第101-158页
   ·信息与民主第101-118页
     ·信息的社会性第101-107页
     ·民主的信息基础第107-112页
     ·网络时代的信息自由第112-118页
   ·表达自由与民主第118-137页
     ·表达自由的内涵第118-122页
     ·表达自由的民主价值第122-127页
     ·网络时代表达自由的发展第127-137页
   ·网络时代的权力格局第137-158页
     ·对“信息即权力”的解读第137-143页
     ·网络时代的社会与经济管理第143-150页
     ·网络时代的权力分配:知识即权力第150-158页
第3章 网络民主的主体确立——身份认同第158-204页
   ·基于社会属性的身份认同第158-166页
     ·身份第158-160页
     ·认同第160-163页
     ·自我第163-166页
   ·网络中的身份认同第166-185页
     ·网络中的身份识别第166-171页
     ·网络中的自我认同第171-179页
     ·网络认同:多元与兼容第179-185页
   ·网络中的政治认同第185-204页
     ·网络时代的权力分散第185-198页
     ·网络时代政府与公众的角色转变第198-204页
第4章 网络民主的实现途径——网络社群第204-259页
   ·网络社群的涵义第204-225页
     ·社区、社群与网络社群第204-211页
     ·网络社群的形成第211-217页
     ·网络社群的特性第217-225页
   ·网络社群对民主的影响第225-242页
     ·线上公共领域第225-231页
     ·构建多元化的利益群体第231-238页
     ·培养参与型的政治文化第238-242页
   ·网络社群的现实效应第242-259页
     ·扩大政治参与第242-248页
     ·变革政府管理第248-253页
     ·培育公民社会第253-259页
第5章 网络民主的负面影响第259-308页
   ·虚拟的身份=虚假的民主?第259-273页
     ·数字鸿沟之下的社会分级第259-267页
     ·网络公共领域的非公共性第267-273页
   ·言论自由——被超越的边界第273-290页
     ·网络中的非理性言论第273-278页
     ·群体极化第278-285页
     ·协同过滤第285-290页
   ·无政府与技术专制第290-308页
     ·信息过剩第290-294页
     ·全球网络的背面——无政府主义第294-301页
     ·技术统治的恶果——信息集权第301-308页
结语 网络民主:重建民主的可能性第308-315页
参考文献第315-35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352-353页
后记第353-357页

论文共3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研究
下一篇:冷战后俄罗斯亚太地缘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