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48页 |
·选题目的及依据 | 第13-14页 |
·调节胃肠功能的中药 | 第14-33页 |
·成方中药对胃肠功能作用 | 第14-16页 |
·肝郁气滞型 | 第15页 |
·肝郁脾虚、肝胃不和型 | 第15页 |
·脾胃虚寒、阳虚失血型 | 第15页 |
·胃阴不足型 | 第15-16页 |
·本方中药配方 | 第16-33页 |
·人参 | 第17-19页 |
·白术 | 第19-20页 |
·茯苓 | 第20-21页 |
·甘草 | 第21-24页 |
·橘皮 | 第24-25页 |
·山药 | 第25-27页 |
·莲子 | 第27-28页 |
·山楂 | 第28-31页 |
·麦芽 | 第31-32页 |
·泽泻 | 第32-33页 |
·果蔬发酵转化液 | 第33-35页 |
·发酵 | 第35-42页 |
·发酵类型 | 第36-39页 |
·影响发酵因素 | 第39-42页 |
·菌种 | 第39-40页 |
·培养基 | 第40-41页 |
·温度 | 第41页 |
·PH | 第41-42页 |
·基质浓度 | 第42页 |
·溶氧(DO) | 第42页 |
·益生菌 | 第42-48页 |
·益生菌的选择 | 第42-44页 |
·嗜酸乳酸杆菌 | 第43页 |
·长双歧杆菌 | 第43页 |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 | 第43页 |
·嗜热链球菌 | 第43-44页 |
·益生元 | 第44-46页 |
·益生元的制备 | 第44页 |
·益生元的作用机理与功效 | 第44-45页 |
·益生元的应用展望 | 第45-46页 |
·胞外多糖 | 第46-48页 |
·胞外多糖分类 | 第46-47页 |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47-48页 |
第2章 果蔬汁发酵工艺的优化和人参术苓酵素的制备 | 第48-55页 |
·材料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51页 |
·果蔬培养基的制备 | 第48-49页 |
·菌种的活化和制备 | 第49页 |
·胞外多糖产量的测定 | 第49页 |
·改良果蔬发酵条件单因素试验 | 第49-50页 |
·果蔬发酵条件正交试验 | 第50页 |
·人参提取物的制备 | 第50页 |
·白术、橘皮挥发油的制备 | 第50页 |
·茯苓、山药、莲子、橘皮、甘草、山楂、麦芽、白术和泽泻水提取物的制备 | 第50页 |
·人参术苓酵素的制备 | 第50-51页 |
·结果 | 第51-53页 |
·改良果蔬发酵条件温度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51页 |
·改良果蔬发酵条件 pH 值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51-52页 |
·改良果蔬发酵条件接种量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52页 |
·果蔬发酵条件正交 L9(34)试验结果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第3章 人参术苓酵素改善胃肠功能实验研究 | 第55-60页 |
·材料 | 第55-56页 |
·实验动物 | 第55页 |
·实验用药 | 第55页 |
·主要试剂 | 第5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5-56页 |
·试验方法 | 第56-58页 |
·小鼠小肠推动功能的检测 | 第56页 |
·小鼠胃排空功能的检测 | 第56-57页 |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57页 |
·大鼠胃运动频率、幅度的检测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