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鹿茸的研究概况 | 第16-21页 |
·鹿茸的化学成分 | 第16-18页 |
·鹿茸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鹿茸水溶性物质提取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高压脉冲电场(PEF)技术简介 | 第21-25页 |
·PEF 的技术原理 | 第21-22页 |
·PEF 技术的应用范围 | 第22-23页 |
·PEF 处理装置 | 第23-25页 |
·蛋白质分离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蛋白质的粗分 | 第25-26页 |
·蛋白质的精制 | 第26-2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2章 PEF 下鹿茸中水溶性蛋白质的提取及条件优化 | 第28-42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28-29页 |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28页 |
·试验设备 | 第28-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2页 |
·指标检测方法 | 第29-30页 |
·不同提取方法对比试验的研究 | 第30-31页 |
·单因素试验设计 | 第31-32页 |
·多因素试验设计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2页 |
·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32-33页 |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33-35页 |
·多因素试验结果 | 第35-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鹿茸中水溶性蛋白质的粗分及其活性初探 | 第42-55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42-43页 |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42页 |
·试验设备 | 第42-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8页 |
·电泳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水溶性蛋白质的粗分方法 | 第44-46页 |
·抗氧化性试验 | 第46-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电泳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48-50页 |
·蛋白质粗分方法的选择 | 第50-53页 |
·抗氧化性试验结果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PEF 下鹿茸渣中蛋白质的酶法提取及条件优化 | 第55-70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55-56页 |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55页 |
·试验设备 | 第55-56页 |
·试验方法 | 第56-59页 |
·指标检测方法 | 第56-57页 |
·辅助酶提取的方法选择 | 第57页 |
·酶的选择 | 第57-58页 |
·单因素试验设计 | 第58页 |
·多因素试验设计 | 第58页 |
·酶解产物的分析 | 第58-59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8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9页 |
·酶的选择 | 第59-60页 |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60-62页 |
·多因素试验结果 | 第62-67页 |
·酶解产物分析结果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红枣鹿茸高钙营养饮料的研究 | 第70-87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70-71页 |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70-71页 |
·试验设备 | 第71页 |
·试验方法 | 第71-77页 |
·指标检测方法 | 第71-74页 |
·不同溶钙方法试验 | 第74-75页 |
·红枣汁的制备方法 | 第75页 |
·红枣高钙饮料的工艺流程 | 第75页 |
·红枣汁与高钙提取液配比试验 | 第75页 |
·红枣高钙饮料口味试验 | 第75-77页 |
·红枣高钙饮料稳定性试验 | 第77页 |
·试验结果 | 第77-85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77-78页 |
·溶钙方法的选择 | 第78-79页 |
·红枣汁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79页 |
·枣汁与高钙提取液配比的选择 | 第79-80页 |
·红枣高钙饮料口味的确定 | 第80-82页 |
·红枣高钙饮料稳定性研究结果 | 第82-84页 |
·红枣高钙饮料的品质分析结果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7-90页 |
附录 四种方法的溶液配置及制胶方法 | 第90-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