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7页 |
序言 | 第7-10页 |
(一)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7-8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三)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0页 |
一 建国后从内地迁入新疆的人口 | 第10-12页 |
(一) 建国以来由内地迁入新疆兵团的人口 | 第10-11页 |
(二) 由内地迁入新疆的原因 | 第11-12页 |
二 多元乡土意识形成的背景 | 第12-14页 |
(一) 人口来源广 | 第12-13页 |
(二) 特殊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 第13-14页 |
三 新时代的多元乡土意识 | 第14-38页 |
(一) 日常意识与乡里社会 | 第15-22页 |
1、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军垦精神 | 第15-17页 |
2、 多种分配方式下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 | 第17-20页 |
3、 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方言与风俗 | 第20-22页 |
(二) 农工的政治意识 | 第22-27页 |
1、 农工参与政治的趋利性 | 第23-24页 |
2、 政治意识中的情感因素 | 第24-25页 |
3、 历史使命感弱化 | 第25-27页 |
(三) 农工的信仰意识 | 第27-32页 |
1、 功利性 | 第28-29页 |
2、 农工信仰的多神论 | 第29-30页 |
3、 一些宗教理论已经内化成约束农工行为的伦理道德观念 | 第30-31页 |
4、 与穆斯林比邻而居 | 第31-32页 |
(四) 农工的伦理道德意识 | 第32-38页 |
1、 伦理秩序 | 第33-35页 |
2、 道德原则 | 第35-37页 |
3、 两性伦理道德 | 第37-38页 |
四 农工的价值取向 | 第38-49页 |
(一) 多元的价值取向 | 第38-44页 |
1、 传统的福、禄、寿、财、土依然被人们所认可 | 第38-39页 |
2、 优生优育的生育观逐渐形成 | 第39-41页 |
3、 重视教育 | 第41-42页 |
4、 积极参与市场经济 | 第42-43页 |
5、 自我价值的实现 | 第43-44页 |
(二) 剪不断的是乡情——从阿克苏事件看人们的乡情 | 第44-47页 |
(三) 我们是新疆人 | 第47-49页 |
注释 | 第49-51页 |
参考书目 | 第51-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