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绪论第13-27页
 一、问题的缘起和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中国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三、研究理论和关注的焦点第16-27页
  (一) 革命第16-20页
  (二)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第20-25页
  (三) 研究焦点第25-27页
第一章 五四前后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第27-75页
 第一节 五四前后文学内外的知识分子第27-34页
  一、现实政治中的知识分子第27-31页
  二、五四前后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第31-34页
 第二节 "游侠"心态的知识分子革命者——陈天华的《狮子吼》第34-44页
  一、联络会党、"豪侠尚义"第36-39页
  二、"尚侠轻生"、"杀身成仁"第39-41页
  三、"游侠"的时代第41-44页
 第三节 "边缘化"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徐振亚的《玉梨魂》第44-50页
  一、超越个人私情投入国家革命第44-47页
  二、国家的拯救与个人的出路第47-49页
  三、个人抒情与感时忧国第49-50页
 第四节 "寂寞悲凉"的知识分子革命者——鲁迅的《药》第50-57页
  一、"寂寞悲凉"的夏瑜第50-52页
  二 "寂寞悲凉"的鲁迅第52-55页
  三、革命与启蒙并举第55-57页
 第五节 想象中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张闻天的《旅途》第57-65页
  一、"革命+爱情"的国际版第58-61页
  二、知识分子成长三部曲第61-64页
  三、"革命文学"的雏形第64-65页
 第六节 女性知识分子革命者的最初原型——海上独啸子的《女娲石》第65-75页
  一、女性主体与民族革命第66-71页
  二、知识女性革命话语的建构第71-75页
第二章 30年代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第75-129页
 第一节 30年代政治文化思潮及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概述第75-81页
  一、30年代政治文化思潮第75-77页
  二、30年代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简述第77-81页
 第二节 "在挣扎中新生"——巴金早期小说《新生》中的李冷第81-88页
  一、怀疑和否定一切的个人主义者第81-83页
  二、走向新生第83-86页
  三、巴金与无政府主义第86-88页
 第三节 在痛苦中"牺牲"——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中的李杰第88-96页
  一、阶级出身和阶级革命的冲突第89-93页
  二、献祭亲情、爱情,洗涮阶级污点第93-96页
 第四节 他人眼中的"痴汉"——沈从文的《大小阮》第96-106页
  一、"不变"中的"变"第97-99页
  二、不走正道的胡闹者第99-101页
  三、可爱的"痴汉"第101-104页
  四、京派的"革命"第104-106页
 第五节 "颓废"的知识分子革命者——穆时英的《PIERROT)》第106-114页
  一、怀疑主义者第106-108页
  二、非英雄第108-109页
  三、丑角第109-111页
  四、走自己的路第111-114页
 第六节 "先锋"和"颓废"的双重变奏——茅盾的《蚀》第114-129页
  一、知识分子的"先锋"意识第115-119页
  二、"革命"幌子下的颓废放纵第119-123页
  三、"身体"的牺牲献祭第123-125页
  四、茅盾的矛盾第125-129页
第三章 40年代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第129-170页
 第一节 40年代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概述第129-136页
  一、国统区小说中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概述第130-132页
  二、解放区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概述第132-134页
  三、沦陷区小说中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第134-136页
 第二节 党的代言人——《暴风骤雨》中的萧祥第136-143页
  一、"完美"的萧祥第136-138页
  二、"不完美"的萧祥第138-140页
  三、萧祥与延安文学第140-143页
 第三节 在漂泊中寻求——路翎《财主底儿女们》中蒋纯祖形象第143-152页
  一、寻找"人民"第143-148页
  二、感悟"民族"第148-150页
  三、时代的主题第150-152页
 第四节 超越革命追求生命——《野兽·野兽·野兽》中的印蒂第152-160页
  一、投身革命第153-155页
  二、反思革命第155-158页
  三、超越革命第158-160页
 第五节 性别的消隐批判的凸显——丁玲《在医院中》的陆萍第160-170页
  一、消隐的性别意识第161-165页
  二、批判意识的凸显第165-168页
  三、历史的限定第168-170页
结语第170-176页
 一、革命、革命者的逐渐自觉第170-172页
 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困境与觉醒第172-175页
 三、锻造"民族魂"创造自己的历史第175-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82页
后记第182-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后革命氛围中的革命历史再叙事--论1990年代以来小说中革命历史叙事的文化取向和书写方式
下一篇:史家立场 叙述声部 述史方式--中国当代文学史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