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半导体光催化简介 | 第12-14页 |
·半导体光催化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半导体光催化的机理 | 第13-14页 |
·光催化活性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光催化剂的组成 | 第14页 |
·光催化剂的性质 | 第14-16页 |
·光催化活性影响的外界因素 | 第16-17页 |
·可见光响应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金属离子掺杂 | 第17-18页 |
·非金属离子的掺杂 | 第18页 |
·贵金属沉积 | 第18-19页 |
·稀土离子的掺杂 | 第19-20页 |
·光敏化 | 第20页 |
·半导体复合 | 第20页 |
·新型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钨锰铁矿结构氧化物光催化剂 | 第20-21页 |
·层状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 | 第21页 |
·钙钛矿结构光催化剂 | 第21-22页 |
·烧绿石结构氧化物光催化剂 | 第22页 |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在环境净化方面的应用 | 第22-23页 |
·抗菌除臭 | 第22页 |
·空气净化 | 第22-23页 |
·农药的去除 | 第23页 |
·分解水中的有机物 | 第23页 |
·光催化技术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其选题思路 | 第23-24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4-25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课题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稀土Er~(3+)掺杂Bi_(12)TiO_(20)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8-48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Bi_(12)TiO_(20)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页 |
·稀土铒离子掺杂钛酸铋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31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1-32页 |
·光催化活性的测定 | 第32-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XRD分析 | 第34-36页 |
·UV-Vis吸收光谱 | 第36-38页 |
·FE-SEM分析 | 第38-39页 |
·XPS分析 | 第39-40页 |
·光催化活性分析 | 第40-43页 |
·光催化动力学分析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稀土Pr~(3+)掺杂Bi_(12)TiO_(20)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8-64页 |
·引言 | 第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稀土镨离子掺杂钛酸铋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49页 |
·光催化活性的测定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2页 |
·XRD分析 | 第50-52页 |
·UV-Vis吸收光谱 | 第52-54页 |
·FE-SEM分析 | 第54-55页 |
·XPS分析 | 第55-56页 |
·光催化活性分析 | 第56-60页 |
·光催化动力学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非金属N掺杂Bi_(12)TiO_(20)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64-78页 |
·引言 | 第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实验材料 | 第64-65页 |
·实验仪器 | 第65页 |
·非金属N掺杂Bi_(12)TiO_(20)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7页 |
·XRD分析 | 第65-67页 |
·UV-Vis吸收光谱 | 第67-69页 |
·FE-SEM分析 | 第69-70页 |
·XPS分析 | 第70-71页 |
·光催化活性分析 | 第71-75页 |
·光催化动力学分析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