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气候变化对作物需水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气候变化对作物需水总量的影响 | 第14-15页 |
| ·气候变化对作物需水过程的影响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9-28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9-24页 |
| ·地理位置 | 第19-20页 |
|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 ·河流水系 | 第20-21页 |
| ·气候特征 | 第21-22页 |
| ·土壤特征 | 第22-24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5页 |
| ·绿洲灌区情况 | 第25-26页 |
| ·黑河流域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黑河流域气象要素演变规律分析 | 第28-40页 |
| ·数据来源 | 第28-30页 |
| ·基本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 | 第28-29页 |
| ·野外调研 | 第29-30页 |
| ·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 ·黑河流域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 第32-39页 |
| ·黑河流域降水量时间变化特征 | 第32-34页 |
| ·平原区和山丘区降水质心移动特征 | 第34-35页 |
| ·黑河流域平原区和山丘区不同降水量覆盖面积变化 | 第35-38页 |
| ·黑河流域气温的变化规律分析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黑河流域典型作物物候期演变特征 | 第40-61页 |
| ·作物物候期演变研究技术框架 | 第40-41页 |
| ·典型作物物候期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 ·小麦发育期积温阈值确定 | 第41页 |
| ·玉米发育期积温阈值确定 | 第41-42页 |
| ·气候倾向率 | 第42页 |
| ·积温阈值法适用性分析 | 第42-43页 |
| ·典型作物物候期时空演变规律 | 第43-52页 |
| ·小麦发育期物候变化的空间分布 | 第43-48页 |
| ·小麦发育期物候时间变化规律 | 第48-49页 |
| ·玉米发育期物候变化的空间分布 | 第49-51页 |
| ·玉米发育期物候时间变化规律 | 第51-52页 |
| ·黑河中游地区作物物候期变化及需水量分析——以张掖市为例 | 第52-60页 |
| ·张掖市典型作物物候期变化规律 | 第55-56页 |
| ·张掖市典型作物发育期有效降雨分析 | 第56页 |
| ·张掖市典型作物发育期需水分析 | 第56-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作物需水的影响评估 | 第61-70页 |
| ·气候变化对作物需水影响研究总体思路 | 第61页 |
| ·气候变化对作物需水影响研究方法 | 第61-63页 |
| ·FAO Penman-Monteith方法 | 第61-62页 |
| ·时段划分 | 第62-63页 |
| ·作物需水的计算 | 第63页 |
| ·气候变化对典型作物需水影响 | 第63-69页 |
| ·气候变化对小麦需水的影响评估 | 第63-66页 |
| ·气候变化对玉米需水的影响评估 | 第66-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气候变化情景下黑河流域作物需水的影响预估 | 第70-80页 |
| ·黑河中游气候变化情景设定 | 第70-74页 |
| ·气候变化情景下黑河中游作物需水的影响分析 | 第74-79页 |
| ·气候变化情景下小麦的需水影响分析 | 第74-77页 |
| ·气候变化情景下玉米的需水影响分析 | 第77-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七章 面向气候变化的农业需水合理应对措施 | 第80-83页 |
| ·综合应对措施 | 第80页 |
| ·抑制非消耗需水量的不合理增长 | 第80页 |
| ·提高流域水资源监测和服务能力 | 第80-81页 |
| ·推行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模式 | 第81页 |
| ·灌区水利设施翻修重建与加固 | 第81页 |
| ·灌区信息综合管理 | 第81页 |
| ·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 第81-82页 |
|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对灌区水利工作的认识 | 第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6页 |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83-85页 |
| ·待解决的问题与展望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91页 |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1-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