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英文缩略语说明表 | 第7-8页 |
| 图录 | 第8-10页 |
| 表录 | 第10-11页 |
| 目录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无线通信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 ·信道均衡与迭代信号处理 | 第15-17页 |
| ·信道均衡 | 第15-16页 |
| ·迭代信号处理 | 第16-17页 |
|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构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信道均衡技术 | 第20-32页 |
|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模型 | 第20-24页 |
| ·大尺度衰落模型 | 第20-21页 |
| ·小尺度衰落模型 | 第21-22页 |
| ·数字基带信道模型 | 第22-24页 |
| ·信道均衡基本原理 | 第24-26页 |
| ·均衡的意义 | 第24-25页 |
| ·均衡器的原理与分类 | 第25-26页 |
| ·均衡器的仿真与比较 | 第26-29页 |
| ·线性均衡器 | 第26-27页 |
| ·非线性均衡器 | 第27-28页 |
| ·均衡器的仿真比较 | 第28-29页 |
| ·比较结果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迭代信道均衡技术 | 第32-58页 |
| ·迭代信号处理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 ·迭代信号处理的提出 | 第32页 |
| ·迭代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 | 第32-33页 |
| ·迭代均衡原理 | 第33-45页 |
| ·系统结构 | 第34-36页 |
| ·Turbo 均衡中的译码算法 | 第36-38页 |
| ·Turbo 均衡算法比较 | 第38-45页 |
| ·迭代频域均衡器 | 第45-51页 |
| ·简化频域均衡器 | 第51-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迭代均衡器的硬件实现 | 第58-70页 |
| ·系统结构 | 第58-61页 |
| ·整体架构 | 第58-59页 |
| ·硬件选取 | 第59-60页 |
| ·模块分配 | 第60-61页 |
| ·模块实现 | 第61-67页 |
| ·编码器 | 第61-64页 |
| ·译码器 | 第64-65页 |
| ·信道估计 | 第65页 |
| ·频域均衡器 | 第65-67页 |
| ·硬件系统架构 | 第67-68页 |
| ·DSP FPGA 之间通信 | 第67页 |
| ·中频接口 | 第67页 |
| ·系统外部接口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信号碰撞恢复算法 | 第70-94页 |
| ·WLAN 系统中的信号碰撞问题 | 第70-72页 |
| ·问题背景 | 第70-71页 |
| ·研究价值 | 第71-72页 |
| ·Zigzag 算法 | 第72-75页 |
| ·DOD 碰撞恢复算法 | 第75-82页 |
| ·系统结构 | 第75-76页 |
| ·算法推导 | 第76-82页 |
| ·算法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82-88页 |
| ·误码率分析 | 第82-86页 |
| ·系统吞吐量 | 第86-88页 |
| ·系统应用 | 第88-92页 |
| ·信号碰撞检测 | 第88-90页 |
| ·碰撞信号匹配 | 第90-91页 |
| ·DOD 信息合并 | 第91-92页 |
| ·软值信息生成 | 第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 第六章 迭代信号碰撞恢复算法 | 第94-100页 |
| ·迭代碰撞恢复算法的原理 | 第94-95页 |
| ·迭代接收机的设计 | 第95-96页 |
| ·算法性能分析 | 第96-98页 |
| ·算法特点分析 | 第98页 |
| ·影响算法的因素分析 | 第98-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00-102页 |
| ·论文主要内容总结 | 第100页 |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00-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8-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