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 ·国内主要厂家AVC装置配置方式 | 第11-12页 |
| ·国内外AVC装置应用情况 | 第12-14页 |
|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第2章 AVC装置的控制原理及策略 | 第15-27页 |
| ·电厂侧AVC装置控制原理 | 第15-16页 |
| ·AVC装置基本算法与控制策略 | 第16-24页 |
| ·计算系统阻抗 | 第16-17页 |
| ·自学习法辨识系统阻抗 | 第17-18页 |
|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自学习法辨识系统阻抗 | 第18-21页 |
| ·预测系统无功 | 第21-22页 |
| ·机组无功功率分配 | 第22-24页 |
| ·AVC子站控制的安全约束条件 | 第24-26页 |
| ·电气量约束 | 第24-25页 |
| ·开关量约束 | 第25页 |
| ·保护动作约束 | 第25-26页 |
| ·AVC投退和闭锁条件 | 第26页 |
| ·AVC执行控制器投入条件 | 第26页 |
| ·AVC执行控制器自动退出条件 | 第26页 |
| ·AVC执行控制器增无功指令闭锁 | 第26页 |
| ·AVC执行控制器减无功指令闭锁 | 第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AVC装置的工程实现 | 第27-48页 |
| ·开发环境简介 | 第27-29页 |
| ·CyberControl组态软件 | 第27-28页 |
| ·CyberLogic逻辑组态软件 | 第28-29页 |
| ·AVC子站的结构 | 第29-32页 |
| ·AVC工作站 | 第29-31页 |
| ·协调控制器和执行控制器 | 第31-32页 |
| ·AVC子站系统的控制策略实现 | 第32-35页 |
| ·AVC子站系统中的通讯方案 | 第35-38页 |
| ·AVC子站系统通信示意图 | 第36-37页 |
| ·CSC-861D上下行通讯内容 | 第37页 |
| ·通讯主备方式 | 第37页 |
| ·通讯中断处理 | 第37页 |
| ·CSC-861D与CSI200E和调度的通讯配置 | 第37-38页 |
| ·CSC-861D与AVC控制器的通讯配置 | 第38页 |
| ·CSC-861D中虚点的配置 | 第38页 |
| ·AVC装置的测试 | 第38-47页 |
| ·AVC子站HMI界面测试 | 第38-40页 |
| ·AVC工程师站HMI界面测试 | 第40-43页 |
| ·系统电压调节-等功率因素 | 第43-44页 |
| ·系统电压调节-等比例 | 第44-45页 |
| ·系统电压调节-等裕度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AVC装置的实际应用 | 第48-51页 |
| 第5章 电网电压波动及低频振荡的辨识方法与应对措施 | 第51-58页 |
| ·电网电压波动的辨识 | 第51-52页 |
| ·电网低频振荡的机理 | 第52页 |
| ·Prony法用于低频振荡辨识的研究 | 第52-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58页 |
|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