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南高速公路边坡群落配置模式筛选
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高速公路生态恢复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1.3.1 生态恢复 | 第12页 |
1.3.2 高速公路边坡 | 第12页 |
1.3.3 生态恢复效果评价 | 第12页 |
1.3.4 高速公路景观恢复 | 第12-13页 |
1.4 护坡群落的筛选研究 | 第13-14页 |
1.4.1 边坡生态恢复目标 | 第13页 |
1.4.2 边坡植被选择原则 | 第13-14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6 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1.7 研究区概况 | 第21-25页 |
1.8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9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2 群落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2.1 群落植物物种组成 | 第27-28页 |
2.2 生活型分析 | 第28-29页 |
2.3 群落植物重要值分析 | 第29-34页 |
2.4 边坡立地类型分类 | 第34-35页 |
2.5 小结 | 第35-36页 |
3 高速公路边坡景观综合评价 | 第36-45页 |
3.1 评价指标确定的目的与原则 | 第36-37页 |
3.1.1 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 | 第36页 |
3.1.2 评价指标标准的确定 | 第36-37页 |
3.2 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37-38页 |
3.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0页 |
3.3.1 景观效果(B1) | 第38页 |
3.3.2 生态效益(B2) | 第38-39页 |
3.3.3 土壤养分(B3) | 第39-40页 |
3.3.4 边坡稳定性(B4 ) | 第40页 |
3.4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0-43页 |
3.4.1 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 | 第40-41页 |
3.4.2 AHP 确定指标权重 | 第41-43页 |
3.5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3-45页 |
3.5.1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 第43页 |
3.5.2 确定隶属度矩阵 | 第43-44页 |
3.5.3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4-45页 |
3.6 小结 | 第45页 |
4 研究实例----信南高速公路 | 第45-61页 |
4.1 样地区域概况 | 第45页 |
4.2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 第45-48页 |
4.3 确定评价标准 | 第48-49页 |
4.4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 第49-56页 |
4.5 小结 | 第56-61页 |
5 边坡面临问题及相应修复对策 | 第61-65页 |
5.1 面临问题 | 第61-63页 |
5.2 相应对策 | 第63-65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5-68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建议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ABSTRACT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