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2.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一、相关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一) 相关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1.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 第15页 |
2. 公共服务 | 第15-16页 |
3.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 第16页 |
(二) 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6-17页 |
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7页 |
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7页 |
4. 治理理论 | 第17-18页 |
(三)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共服务的特殊性 | 第18-22页 |
1. 公共服务行政环境的特殊性 | 第18-19页 |
2. 公共服务行政体制的特殊性 | 第19页 |
3. 公共服务需求的特殊性 | 第19-20页 |
4. 公共服务成本的特殊性 | 第20页 |
5. 政府管理权限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6. 政府职能配置的特殊性 | 第21-22页 |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一)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 第22页 |
(二)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1. 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 第22-23页 |
2.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 第23页 |
3. 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合理 | 第23-24页 |
4. 公共服务供给民族性不突出 | 第24-25页 |
5. 公共服务供给监督体制不完善 | 第25-26页 |
三、制约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建设的因素分析 | 第26-31页 |
(一) 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公共服务理念滞后 | 第26-27页 |
1. 经济发展重于服务的思想仍然存在 | 第26页 |
2. 公共服务意识尚未形成 | 第26-27页 |
(二) 财政制度不完善影响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 | 第27-29页 |
1. 财政收入制度不合理造成公共服务供给乏力 | 第27页 |
2. 财政支出制度不完善导致政府间事权与财权不对称 | 第27-28页 |
3.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财政尚未成为一级财政主体 | 第28-29页 |
(三) 行政体制不健全导致各级政府职责划分不合理 | 第29-30页 |
(四) 市场准入的制约造成公共服务市场化程度低 | 第30页 |
(五) 民族特殊性认知的缺失导致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 第30-31页 |
四、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建设的对策 | 第31-40页 |
(一) 完善中央和上级政府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机制 | 第31-32页 |
1. 加强中央和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 | 第31-32页 |
2. 强化中央和上级政府的财政帮助 | 第32页 |
(二)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机制 | 第32-35页 |
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 第32-34页 |
2. 以自治权为核心加快自主供给力度 | 第34页 |
3. 针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特点有效供给 | 第34-35页 |
(三) 强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机制 | 第35-37页 |
1.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机制 | 第35-36页 |
2. 支持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样化发展 | 第36-37页 |
(四) 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共服务的志愿机制 | 第37-40页 |
1. 积极扶持第三部门发展 | 第37-39页 |
2. 政策优惠引入民间资本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