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与实践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2 概念分析与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相关概念分析 | 第15-16页 |
·农村居民点 | 第15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 | 第15-16页 |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 第16页 |
·支持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页 |
·土地产权理论 | 第16-17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17页 |
·土地规划理论 | 第17页 |
·人居环境理论 | 第17-18页 |
·公共参与理论 | 第18页 |
·技术支撑 | 第18页 |
·测绘技术 | 第18页 |
·3S投术 | 第18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应遵循的原则 | 第18-20页 |
·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 | 第18-19页 |
·节约集约利用原则 | 第19页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19页 |
·综合效益原则 | 第19页 |
·规划控制原则 | 第19-20页 |
3 农村居民点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0-27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24页 |
·行政区划与区位条件 | 第20-21页 |
·自然条件 | 第21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1页 |
·资源条件 | 第21-22页 |
·土地利用结构及特点 | 第22-24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 | 第24-25页 |
·农村居民点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5-27页 |
·土地利用效率低 | 第25页 |
·村庄布局混乱 | 第25-26页 |
·村民宅基地占地超标 | 第26页 |
·建筑容积率低 | 第26-27页 |
4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 第27-35页 |
·城镇化整理模式 | 第27-29页 |
·运作模式 | 第28-29页 |
·资金筹集模式 | 第29页 |
·内部调整型整理模式 | 第29-31页 |
·作业模式 | 第30-31页 |
·资金筹集模式 | 第31页 |
·搬迁型整理模式 | 第31-35页 |
·合并型 | 第31-33页 |
·迁移改造型 | 第33-35页 |
5 典型案例分析——滨湖花苑社区土地整理 | 第35-40页 |
·项目区概况 | 第35页 |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权属现状 | 第35-37页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35-37页 |
·土地权属现状 | 第37页 |
·搬迁安置方案 | 第37页 |
·资金来源 | 第37-38页 |
·权属调整 | 第38-39页 |
·成立权属调整领导小组 | 第38页 |
·统一确权登记 | 第38页 |
·确定权属调整方案 | 第38-39页 |
·效益评价 | 第39-40页 |
·经济效益 | 第39页 |
·社会效益 | 第39页 |
·生态效益 | 第39-40页 |
6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保障机制 | 第40-44页 |
·法律保障 | 第40页 |
·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法规 | 第40页 |
·制定地方性实施条例或办法 | 第40页 |
·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 第40页 |
·行政措施 | 第40-42页 |
·加强组织领导 | 第40-41页 |
·编制切合实际的农村居民点规划 | 第41页 |
·做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管理 | 第41页 |
·加强监管 | 第41-42页 |
·加强宣传教育 | 第42页 |
·经济保障 | 第42-43页 |
·拓展资金筹措途径 | 第42页 |
·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专项资金 | 第42-43页 |
·循序渐进 | 第43页 |
·经济鼓励和约束 | 第43页 |
·技术保障 | 第43-44页 |
·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信息库 | 第43页 |
·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专业技术队伍 | 第43-4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4页 |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读硕期间参加的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