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目标 | 第9-10页 |
| ·理论目标 | 第10页 |
| ·现实目标 | 第10页 |
| ·研究范围与假设 | 第10页 |
|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 第10-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农药 | 第13页 |
| ·农药残留 | 第13页 |
| ·农产品 | 第13页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食品质量安全 | 第13-14页 |
| ·生产方式 | 第14页 |
| ·小农经济 | 第14页 |
| ·农业产业化 | 第14-15页 |
| ·论文难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基于农药残留的中国出口农产品生产转型视角 | 第17-25页 |
| ·农药残留影响 | 第17-18页 |
| ·农药残留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 第17-18页 |
| ·农药残留与农产品出口 | 第18页 |
| ·农户农药施用行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 第18-20页 |
| ·农户生产行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 第18-19页 |
| ·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影响农户施药行为的主要因素 | 第20-21页 |
| ·农户基本特征 | 第20页 |
| ·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 | 第20-21页 |
| ·种植规模、比较收益与农户施用农药行为 | 第21-22页 |
| ·农产品比较收益与农户农药施用行为 | 第21-22页 |
| ·种植规模与农户施用农药行为 | 第22页 |
| ·农业产业化 | 第22-23页 |
| ·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研究 | 第23页 |
| ·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实证研究 | 第23页 |
| ·文献评述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理论框架的构建 | 第25-41页 |
| ·理论基本假设 | 第25页 |
| ·理论基础 | 第25-31页 |
| ·农户行为理论 | 第25-26页 |
| ·农业产业化理论 | 第26页 |
| ·中国出口农产品生产方式转型的宏观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 ·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 | 第31-37页 |
| ·农药残留形成动因与机理分析 | 第31-34页 |
| ·中国出口农产品生产方式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 第34-36页 |
| ·出口农产品生产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6-37页 |
| ·农药残留与中国出口农产品生产方式转型的路径分析 | 第37-38页 |
| ·农户自身层面 | 第37-38页 |
| ·生产经营组织层面 | 第38页 |
| ·政府层面 | 第38页 |
| ·理论分析框架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中国现阶段出口农产品的主要生产方式研究 | 第41-53页 |
| ·农产品出口概况 | 第41-44页 |
| ·出口规模 | 第41-42页 |
| ·出口竞争力 | 第42页 |
| ·出口农产品的集中度 | 第42-43页 |
| ·市场集中度 | 第43-44页 |
| ·出口农产品的主要生产方式 | 第44-47页 |
| ·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 | 第44-45页 |
| ·农业科技水平低 | 第45-46页 |
|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 第46页 |
| ·组织化程度低 | 第46-47页 |
| ·农药生产与使用现状 | 第47-51页 |
| ·农业生产中的农药用量 | 第47-48页 |
| ·农药使用对农产品产量增长的贡献 | 第48页 |
| ·农药过量使用所诱发的主要问题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转型的实证分析 | 第53-71页 |
| ·问卷调查 | 第53-56页 |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53-54页 |
| ·样本选择 | 第54-56页 |
| ·描述性分析 | 第56-62页 |
| ·受访农户的基本特征 | 第56-58页 |
| ·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 | 第58-61页 |
| ·农户农药施用的主要行为 | 第61-62页 |
| ·实证研究 | 第62-70页 |
| ·农户农药残留认知影响因素的单因变量方差分析 | 第62-63页 |
| ·农户施用农药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 第63-67页 |
| ·基于 Cobb-Douglas 函数的农户最优种植规模分析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出口农产品生产方式转型的国际经验 | 第71-83页 |
| ·美国的出口农产品生产方式 | 第71-77页 |
| ·出口现状 | 第71-73页 |
| ·出口农产品生产方式 | 第73-77页 |
| ·日本的出口农产品生产方式 | 第77-80页 |
| ·农产品出口现状 | 第77-78页 |
| ·出口农产品生产方式 | 第78-80页 |
| ·中、美、日出口农产品生产方式的比较与启示 | 第80-82页 |
| ·中美两国出口农产品生产方式的比较与启示 | 第80-81页 |
| ·中日两国出口农产品生产方式的比较与启示 | 第81页 |
| ·中、美、日三国出口农产品生产方式的比较与启示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七章 中国出口农产品生产方式转型的主要对策 | 第83-89页 |
| ·农户自身层面 | 第83-84页 |
| ·发展农村教育与提高农民素质 | 第84页 |
| ·实行土地流转与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 第84页 |
|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 | 第84页 |
| ·经营组织层面 | 第84-85页 |
| ·培育龙头农业企业 | 第85页 |
| ·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和示范基地 | 第85页 |
| ·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 | 第85页 |
| ·政府层面 | 第85-88页 |
| ·建立健全农法律法规体系与规范土地流转 | 第85-87页 |
| ·加大农业投入与创造土地流转的环境条件 | 第87页 |
| ·加强对农户的宣传与引导 | 第87-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91-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103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3-105页 |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