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3页 |
·杂环烯酮缩胺概述 | 第10-13页 |
·与 1,3-偶级试剂反应 | 第10-11页 |
·糖基化反应 | 第11页 |
·烷基化反应 | 第11-13页 |
·双乙烯酮概述 | 第13-14页 |
·咪唑并[1,2-a]吡啶类化合物概述 | 第14-18页 |
·由咪唑类化合物合成 | 第15-16页 |
·由吡啶类化合物合成 | 第16-18页 |
·1,8-二氮杂萘类化合物概述 | 第18-21页 |
·1,8-二氮杂萘类化合物的应用 | 第18-20页 |
·1,8-二氮杂萘类化合物的传统合成方法 | 第20-21页 |
·多组分反应概述 | 第21-27页 |
·多组分反应的优点 | 第22页 |
·重要的多组分反应 | 第22-27页 |
·串联反应概述 | 第27-31页 |
·重排串联反应 | 第28-29页 |
·自由基串联反应 | 第29-30页 |
·Michael 加成串联反应 | 第30页 |
·过渡金属催化串联反应 | 第30页 |
·周环串联反应 | 第30-31页 |
·其它类型串联反应 | 第31页 |
·立题依据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杂环烯酮缩胺、醛、双乙烯酮与胺的四组分反应研究 | 第33-71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45页 |
·合成原料 | 第34页 |
·合成路线及产物 | 第34-3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5页 |
·合成步骤 | 第35-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63页 |
·反应条件选择 | 第45-48页 |
·取代基效应的影响 | 第48-53页 |
·图谱解析 | 第53-63页 |
·单晶结构解析 | 第63-67页 |
·构象异构体讨论 | 第67-68页 |
·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