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选题意义 | 第8页 |
| ·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 第2章 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0-14页 |
| ·我国学者对接受及接受心理理论的研究 | 第10-12页 |
| ·传统德育思想蕴含的接受心理理论 | 第10页 |
| ·《学记》中蕴含的接受心理理论 | 第10-11页 |
| ·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学者对接受及接受心理理论的研究 | 第12-14页 |
| ·解释学的接受理论 | 第12页 |
| ·接受美学的接受理论 | 第12-13页 |
| ·学习理论的接受心理理论 | 第13-14页 |
| 第3章 接受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14-27页 |
| ·接受心理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 第14-20页 |
| ·认识过程的接纳、储存、加工和理解作用 | 第14-16页 |
| ·情感过程的能动作用 | 第16-19页 |
| ·意志过程的调节和支配作用 | 第19-20页 |
| ·个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影响 | 第20-27页 |
| ·个性心理倾向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直接影响 | 第21-22页 |
| ·个性心理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间接影响 | 第22-27页 |
| 第4章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分类及作用 | 第27-34页 |
|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分类 | 第27-29页 |
| ·自愿心理 | 第27页 |
| ·从众心理 | 第27-28页 |
| ·漫不经心心理 | 第28页 |
| ·逆反心理 | 第28页 |
| ·封闭心理 | 第28页 |
| ·失衡心理 | 第28-29页 |
| ·过敏心理 | 第29页 |
| ·矫饰心理 | 第29页 |
|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作用 | 第29-31页 |
| ·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 | 第31-34页 |
| 第5章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途径 | 第34-40页 |
| ·加强对教育过程中接受主体的重视 | 第34-36页 |
| ·关注接受主体的需要 | 第34-35页 |
| ·充分发挥受教者的作用 | 第35-36页 |
| ·激发接受主体的情感 | 第36页 |
| ·重视接受过程中的教育主体 | 第36-40页 |
| ·更新教育内容和改进教学方式 | 第37页 |
| ·优化教育环境和氛围 | 第37-38页 |
| ·塑造教育者的良好形象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