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自噬简介 | 第15-17页 |
1.1.1 自噬的发生过程 | 第16页 |
1.1.2 自噬的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1.2 Micro RNA简介 | 第17页 |
1.3 自噬与癌症的关系 | 第17-18页 |
1.4 立项背景和课题意义 | 第18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操作 | 第21-33页 |
2.1 细胞培养相关方法 | 第21-24页 |
2.1.1 细胞培养所需试剂 | 第21页 |
2.1.2 细胞培养相关仪器 | 第21-22页 |
2.1.3 细胞培养方法 | 第22-24页 |
2.1.3.1 细胞的复苏 | 第22-23页 |
2.1.3.2 细胞的换液 | 第23页 |
2.1.3.3 细胞的传代 | 第23页 |
2.1.3.4 细胞的铺板 | 第23-24页 |
2.1.3.5 细胞的转染 | 第24页 |
2.1.3.6 细胞的冻存 | 第24页 |
2.2 Western Blot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2.2.1 实验试剂及抗体 | 第24-25页 |
2.2.2 蛋白提取和BCA定量 | 第25-26页 |
2.2.3 Western步骤 | 第26-27页 |
2.3 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2.3.1 提取细胞总RNA | 第27-28页 |
2.3.2 逆转录 | 第28页 |
2.3.3 检测miRNA的转染效率 | 第28页 |
2.3.4 RT-qPCR | 第28-29页 |
2.3.5 细胞计数实验 | 第29页 |
2.3.6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 第29页 |
2.3.7 细胞划痕实验 | 第29-30页 |
2.3.8 细胞Transwell实验 | 第30页 |
2.3.9 细胞流式实验 | 第30-31页 |
2.3.9.1 细胞周期实验 | 第31页 |
2.3.9.2 细胞凋亡实验 | 第31页 |
2.4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使用方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53页 |
3.1 目标细胞系的选取和micro RNA的确定 | 第33-34页 |
3.1.1 筛选出自噬敏感的肿瘤细胞系 | 第33页 |
3.1.2 调控自噬的microRNA | 第33-34页 |
3.2 验证micro RNA对细胞自噬的影响 | 第34-37页 |
3.2.1 蛋白质水平验证 | 第34-35页 |
3.2.2 细胞水平验证 | 第35-37页 |
3.3 Micro RNA通过自噬对肿瘤细胞功能的影响 | 第37-46页 |
3.3.1 细胞计数结果 | 第37-39页 |
3.3.2 克隆形成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3.3.3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 | 第40-42页 |
3.3.4 TRANSWELL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3.3.5 细胞周期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3.3.6 细胞凋亡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3.4 预测micro RNA靶基因 | 第46-47页 |
3.5 靶基因的验证 | 第47-48页 |
3.5.1 qPCR验证 | 第47-48页 |
3.5.2 Western blot验证 | 第48页 |
3.6 Micro RNA通过靶基因影响细胞自噬 | 第48-50页 |
3.7 实验注意事项 | 第50-53页 |
3.7.1 细胞培养注意事项 | 第50-51页 |
3.7.2 涉及RNA操作注意事项 | 第51页 |
3.7.3 Western blot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4.1 本论文的结论 | 第53页 |
4.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53-54页 |
4.3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59-61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
附件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