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花绒寄甲的研究概述 | 第9-11页 |
·花绒寄甲的分类、分布与寄主 | 第9-10页 |
·花绒寄甲的形态特征 | 第10页 |
·花绒寄甲的生活史和习性 | 第10-11页 |
·花绒寄甲人工饲养的研究概况 | 第11页 |
·光肩星天牛的危害和花绒寄甲利用的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光肩星天牛危害现状 | 第11-12页 |
·花绒寄甲防治天牛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昆虫雌性生殖系统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昆虫雄性生殖系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maire) | 第1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8-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19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19页 |
·组织切片观察 | 第19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0-31页 |
·花绒寄甲雌成虫形态结构 | 第20-22页 |
·整体形态结构 | 第20页 |
·花绒寄甲雌性生殖系统 | 第20-22页 |
·花绒寄甲雌性生殖器官扫描电镜观察 | 第22-24页 |
·卵巢管形态结构 | 第22页 |
·受精囊形态结构 | 第22-23页 |
·生殖附腺形态结构 | 第23页 |
·卵形态结构 | 第23-24页 |
·花绒寄甲雌成虫存活年份与卵巢管形态之间的关系 | 第24-27页 |
·花绒寄甲卵巢管的形态随存活年份的变化 | 第24-26页 |
·花绒寄甲卵巢管数量和原卵区长度随存活年份的变化 | 第26-27页 |
·花绒寄甲雄性生殖系统 | 第27-31页 |
·精巢和精巢管的结构 | 第27页 |
·生殖附腺形态特征 | 第27-28页 |
·精巢中精子束发育过程 | 第28-30页 |
·精巢中精子束的形态结构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1-34页 |
·结论 | 第31页 |
·花绒寄甲雄性生殖系统结构 | 第31页 |
·花绒寄甲雌性生殖系统结构 | 第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昆虫雌性生殖系统 | 第31页 |
·原卵区卵子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 第31-32页 |
·昆虫雄性附腺 | 第32-33页 |
·成虫生理年龄分级对天敌昆虫饲养的指导作用 | 第33页 |
·论文的创新与特色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