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SUMMARY | 第3-6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1 我国甜椒育种研究现状 | 第8页 |
2 种质资源研究 | 第8-9页 |
3 育种目标 | 第9-13页 |
·丰产性 | 第9-10页 |
·优质性 | 第10-11页 |
·抗病性 | 第11-13页 |
·抗疫病 | 第11-12页 |
·抗病毒 | 第12-13页 |
·抗虫性 | 第13页 |
·抗逆性 | 第13页 |
·熟性 | 第13页 |
4 育种方法 | 第13-17页 |
·常规育种 | 第14页 |
·杂种优势利用 | 第14-16页 |
·生物技术育种 | 第16页 |
·组织培养 | 第16页 |
·基因工程 | 第16页 |
·其它育种方法 | 第16-17页 |
·诱变育种 | 第16-17页 |
·航天育种 | 第17页 |
5 硝酸盐含量研究 | 第17-20页 |
·蔬菜硝酸盐积累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 | 第17-18页 |
·蔬菜硝酸盐积累基因型差异的遗传行为及应用前景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加工型甜椒新品系中叶茄门00-37新品种选育 | 第20-38页 |
1 新品系选育 | 第20-33页 |
·优良株系选育 | 第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页 |
·品系鉴定 | 第20-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页 |
·2003年品种比较试验 | 第22-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2004年品比试验 | 第25-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2004年张掖市多点生产试验总 | 第29-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页 |
·2005年加工型甜椒多点生产试验 | 第31-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页 |
2 新品种系00-37配合力的测定 | 第33-3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3-34页 |
·供试材料 | 第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页 |
·统计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配合力方差分析 | 第34-35页 |
·自交系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35页 |
·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页 |
3 推广应用情况及前景 | 第36-37页 |
·推广应用情况 | 第36页 |
·推广应用前景 | 第36-37页 |
4 品种特性 | 第37页 |
5 栽培技术要点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加工型甜椒不同基因型硝酸盐含量的研究 | 第38-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加工型甜椒不同品种(自交系)硝酸盐含量的变异 | 第39-40页 |
·加工型甜椒不同品种(自交系)间硝酸盐含量的差异分析 | 第40-41页 |
·加工型甜椒不同品种(自交系)硝酸盐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介 | 第50-51页 |
导师简介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