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引言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计算机免疫系统研究现状 | 第9页 |
·缓冲溢出攻击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10-11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1-12页 |
第2章 缓冲溢出类攻击 | 第12-21页 |
·计算机免疫系统 | 第12-13页 |
·缓冲溢出攻击 | 第13-20页 |
·LINUX下C语言函数的调用机制 | 第13-15页 |
·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 | 第15页 |
·缓冲溢出攻击的分类 | 第15-19页 |
·缓冲溢出攻击常用方法 | 第19页 |
·缓冲溢出攻击的对象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入侵识别与消除代理DAE Agent的整体设计 | 第21-24页 |
·DAE Agent结构图 | 第21页 |
·各部分的功能 | 第21-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4章 GECISM中"缓冲溢出类非我"检测的实现 | 第24-42页 |
·GECISM中"缓冲溢出类非我"检测 | 第24-32页 |
·缓冲溢出类非我规则库的生成 | 第25-27页 |
·入侵对象(自我)的训练 | 第27-28页 |
·检测原理及算法描述 | 第28-32页 |
·研究平台 | 第32-35页 |
·Linux操作系统 | 第32-33页 |
·Linux系统调用 | 第33-35页 |
·MySQL数据库 | 第35页 |
·GECISM中缓冲溢出类非我检测的实现 | 第35-41页 |
·系统调用和返回地址的采集 | 第35-37页 |
·自我训练集的生成 | 第37-40页 |
·测试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GECI SM中缓冲溢出类非我的消除 | 第42-49页 |
·消除非我的基本思想 | 第42页 |
·相关知识 | 第42-44页 |
·C语言中的异常处理机制 | 第42-43页 |
·Linux中的信号机制 | 第43-44页 |
·对"非我"消除的实现 | 第44-48页 |
·终止入侵程序 | 第45页 |
·恢复被入侵程序 | 第45-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