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本文内容及安排 | 第9-11页 |
第二章 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第三章 应用波束形成天线的MAC协议研究 | 第15-25页 |
·波束形成天线模型 | 第15-17页 |
·无线多址接入技术中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第17-19页 |
·隐藏终端问题 | 第18-19页 |
·暴露终端问题 | 第19页 |
·IEEE802.11 DCF协议简介 | 第19-22页 |
·应用波束形成天线对IEEE802.11协议的影响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5页 |
第四章 BF-IEEE 802.11协议描述 | 第25-31页 |
·波束形成载波侦听技术 | 第25-26页 |
·信道预约方案 | 第26-28页 |
·RTS传输 | 第27页 |
·RTS接收和CTS发送 | 第27页 |
·CTS接收和DATA/ACK交换 | 第27-28页 |
·方向性的NAV表(DNAV)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五章 BF-IEEE802.11协议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定向波束隐藏终端(BHT)问题 | 第31-32页 |
·由于使用波束形成天线导致的隐藏终端问题 | 第31-32页 |
·由于未侦听到RTS/CTS导致的隐藏终端 | 第32页 |
·定向波束暴露终端(BET)问题 | 第32-33页 |
·定向波束盲点问题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六章 BF-IEEE 802.11MAC协议性能评估 | 第35-47页 |
·仿真模型 | 第35-36页 |
·OPNET环境下节点的结构设置 | 第35-36页 |
·NCR协议 | 第36页 |
·天线模型 | 第36页 |
·仿真结果 | 第36-46页 |
·网络拓扑结构不同时BF-802.11协议网络性能评估 | 第37-38页 |
·分组流选取公共路由时BF-802.11协议网络性能评估 | 第38-39页 |
·传输分组流的路由不同时BF-802.11协议网络性能评估 | 第39-44页 |
·节点分组流的数量不断增加时BF-802.11协议网络性能评估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