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2页
     ·选题背景第10-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2-15页
     ·实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第12-13页
     ·对实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探究第13页
     ·对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研究第13-14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立法方面的研究第14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方法的探讨第14-15页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主要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概述第16-26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16-18页
     ·珠三角的区域介绍第16页
     ·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第16-17页
     ·社会保障的含义第17-18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第18-22页
     ·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第18-19页
     ·消费观念和方式更具个性化第19-20页
     ·未来生活目标定位明确第20页
     ·生活文化模式内容丰富第20-21页
     ·法律维权意识增强第21-22页
   ·社会保障理论的概述第22-26页
     ·英国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第22-23页
     ·欧洲改良主义者的“福利国家理论”第23-24页
     ·美国凯恩斯的充分就业理论第24页
     ·现代社会保障的“贝弗里奇报告”第24-25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理论思想第25-26页
第3章 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问卷调查分析第26-35页
   ·调查方法第26页
   ·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基本情况第26-29页
     ·性别结构第26-27页
     ·年龄分布第27页
     ·户口来源第27-28页
     ·农民工来源地第28页
     ·接受教育层次第28-29页
     ·婚姻状况第29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状况及其特点第29-35页
     ·工作选择与职业规划第29-31页
     ·对未来生活方式及去留问题第31-32页
     ·劳动合同及权益法律保护意识状况第32-33页
     ·新生代农民工对学习和培训的需要第33-35页
第4章 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现状和原因分析第35-42页
   ·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现状第35-38页
     ·深圳市最早设立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第35-36页
     ·广州市逐步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第36页
     ·东莞市不断推进养老保险金制度改革第36-37页
     ·中山市为农民工量身定做商业保险第37页
     ·珠三角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离不开制度的保障第37-38页
   ·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8-39页
     ·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式存在缺陷第38页
     ·企业有少保或漏保等现象发生第38页
     ·参保人数不多,退保现象严重第38-39页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大部分受到侵害第39页
     ·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救济制度不完善第39页
   ·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权益缺失的原因分析第39-42页
     ·没有强制性的法律制度是无法参保的主要原因第39页
     ·参保条件过高是参保人数少的主要因素第39-40页
     ·社保不能转移和交接是最大障碍第40页
     ·农民工退保是当地政府经济利益的驱动因素第40-42页
第5章 我国部分城市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模式及其借鉴第42-46页
   ·上海保障模式第42页
   ·成都保障模式第42-43页
     ·参保对象第43页
     ·保险待遇第43页
     ·综合保险费的缴费基数第43页
   ·深圳保障模式第43-44页
     ·基本养老保险第43-44页
     ·医疗保险第44页
     ·工伤保险第44页
   ·北京保障模式第44-45页
   ·部分城市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模式的特点及其借鉴第45-46页
     ·优点第45页
     ·缺点第45-46页
第6章 解决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问题的对策第46-51页
   ·立法先行,有效保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46页
   ·加强执法打击力度第46-47页
   ·建立农民工社保在全国自由转接的机制第47-49页
     ·设立全国性可转移的社保账户第47-48页
     ·制定统一的农民工社保基金跨地区转移管理办法第48-49页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分类管理制度第49页
   ·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拨款力度第49-50页
   ·构建保障农民工最低生活的社会保险救济制度第50-51页
     ·建立公益劳动组织第50页
     ·实施无偿补助制度第50-51页
结束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湖北武陵山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