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导论 | 第8-19页 |
(一) 选题背景、选题切入点和研究价值 | 第8-13页 |
1、选题背景:西方工业文明负效应及其人类的应对 | 第8-9页 |
2、选题切入点:福斯特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之比较 | 第9-12页 |
3、研究价值:本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1、中外学界关于福斯特自然观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2、中外学界关于福斯特自然观存在问题 | 第17页 |
3、本文所要达到的专题研究之目标 | 第17页 |
(三) 本文的研究进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7-19页 |
1、研究进路 | 第17-18页 |
2、研究方法 | 第18页 |
3、创新点 | 第18-19页 |
二、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史考察 | 第19-27页 |
(一) 马克思唯物主义与伊壁鸠鲁的古代唯物主义哲学 | 第19-20页 |
(二) 马克思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 | 第20-22页 |
(三)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 第22-23页 |
(四) 达尔文的进化论 | 第23-25页 |
(五) 摩尔根的人类学 | 第25-26页 |
(六) 李比希的农业化学 | 第26-27页 |
三、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内容 | 第27-31页 |
(一) 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提出及其成因 | 第27-28页 |
1、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提出 | 第27页 |
2、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成因 | 第27-28页 |
(二) 物质变换理论的自然内涵和社会内涵 | 第28-29页 |
1、物质变换理论的自然内涵 | 第28-29页 |
2、物质变换理论的社会内涵 | 第29页 |
(三) 物质变换裂缝的表现 | 第29-30页 |
(四) 解决物质变换裂缝的途径 | 第30-31页 |
1、自然异化的解决:可持续发展 | 第30-31页 |
2、社会异化的解决:实现共产主义 | 第31页 |
四、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价值 | 第31-39页 |
(一) 对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评价 | 第31-32页 |
(二) 建构马克思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当代意义 | 第32-34页 |
1、我国农业对土地的剥削仍然存在 | 第32页 |
2、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严重 | 第32-34页 |
3、扩大公民参与,加强生态意识教育 | 第34页 |
(三) 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与自然的理论基础地位 | 第34-35页 |
(四) 生态危机理论与中国的生态危机 | 第35-37页 |
1、何谓生态危机理论 | 第35页 |
2、中国的生态危机的表现 | 第35-36页 |
3、中国生态危机的复杂性 | 第36-37页 |
(五) 福斯特自然观的借鉴价值 | 第37-39页 |
1、人与自然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 第37页 |
2、认识并保护自然的真正价值 | 第37-38页 |
3、用可持续旳方法改造自然 | 第38页 |
4、努力解决代谢断裂 | 第38-39页 |
五、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