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灵芝提取物逆转SGC7901/ADR细胞多药耐药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英文缩略词第12-13页
第1章 前言第13-27页
   ·P-糖蛋白第14-15页
   ·P-糖蛋白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机制第15-16页
   ·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逆转策略第16-19页
     ·化学逆转剂第16-18页
     ·中药逆转剂第18-19页
   ·胃癌多药耐药逆转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药物逆转第19页
     ·基因治疗逆转胃癌MDR第19页
     ·其他方法逆转MDR第19页
     ·中药治疗逆转第19-20页
   ·灵芝第20-22页
     ·三萜类化合物第20-21页
     ·多糖第21页
     ·核苷酸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第21页
     ·甾醇第21-22页
     ·生物碱第22页
     ·微量元素及其他成分第22页
   ·灵芝的药理作用研究第22-24页
     ·抗肿瘤作用研究第22-23页
     ·保肝解毒作用第23页
     ·抗氧化与抗衰老作用第23页
     ·抗病毒作用第23页
     ·抗过敏和提高免疫作用第23-24页
     ·改善血液循环、降血糖的作用第24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27页
第2章 灵芝提取物逆转MDR的药效研究第27-49页
   ·材料与仪器第27-28页
     ·细胞系第27页
     ·材料与试剂第27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27-28页
   ·实验方法第28-34页
     ·溶液配制第28-29页
     ·细胞培养第29页
     ·MTT法对细胞毒性检测第29-30页
     ·MTT检测SGC-7901/ADR细胞对VCR、ADR、DDP的耐药倍数第30页
     ·MTT检测灵芝不同活性部位对SGC7901/ADR的逆转作用第30-31页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h123的蓄积和外排第31页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蓄积第31-32页
     ·RT-PCR法检测MDRl基因的转录第32-34页
     ·P-gp蛋白表达的检测第34页
     ·统计分析第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46页
     ·细胞毒性检测第34-35页
     ·检测SGC7901/ADR细胞对VCR、ADR、DDP的耐药倍数第35-37页
     ·测定药物对SGC7901/ADR细胞的逆转作用第37-39页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h123蓄积和外排实验第39-42页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ADM蓄积实验第42-44页
     ·细胞内MDR1基因转录的检测第44-45页
     ·P-gp表达的检测第45-46页
   ·讨论第46-49页
第3章 灵芝乙酸乙酯部位的初步分离第49-51页
   ·材料与仪器第49页
   ·实验方法第49-50页
   ·实验结果第50页
   ·讨论第50-51页
第4章 灵芝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可能机制第51-63页
   ·材料与仪器第51页
     ·细胞系第51页
     ·材料与试剂第51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51页
   ·实验方法第51-54页
     ·溶液配制第51-52页
     ·MTT法检测麦角甾醇和GER对细胞的毒性第52页
     ·MTT法检测Erg和GER对SGC7901/ADR细胞的逆转作用第52页
     ·流式细胞仪检测Erg和GER对细胞内Rh123的蓄积和外排的影响第52-53页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的蓄积第53页
     ·RT-PCR检测细胞内MDR1基因转录第53页
     ·P-gp表达的检测第53-54页
   ·实验结果第54-62页
     ·毒性检测结果第54页
     ·Erg和GER对SGC7901/ADR细胞的逆转作用第54-55页
     ·Erg和GER对Rh123蓄积和外排的影响第55-58页
     ·Erg和GER对SGC7901/ADR细胞内阿霉素蓄积的影响第58-60页
     ·细胞内MDR1表达的检测第60-61页
     ·细胞内P-gp表达的检测第61-62页
   ·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灵芝不同活性部位的HPLC分析第63-69页
   ·材料与仪器第63-64页
     ·材料试剂第63页
     ·仪器设备第63-64页
   ·实验方法第64页
     ·对照品的制备第64页
     ·样品的制备第64页
     ·色谱条件第64页
   ·结果部分第64-68页
     ·精密度考察第64页
     ·稳定性考察第64-65页
     ·重复性考察第65页
     ·加样回收率考察第65页
     ·灵芝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第65-68页
   ·讨论第68-69页
第6章 总结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9页
致谢第79-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茱萸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研究
下一篇: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诱导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