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送丝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3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页 |
·数字化送丝机的概念及特点 | 第14-16页 |
·数字化送丝机的概念 | 第14-15页 |
·数字化送丝机的特点 | 第15-16页 |
·数字化送丝机的发展及国内外现状 | 第16-19页 |
·数字化送丝机的发展 | 第16页 |
·国外数字化送丝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数字化送丝机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典型的数字化焊机介绍 | 第18-19页 |
·常用控制算法 | 第19-22页 |
·PID 控制 | 第19-21页 |
·重复控制 | 第21-22页 |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 | 第22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送丝系统控制设计 | 第23-31页 |
·送丝系统控制结构 | 第23页 |
·送丝电机的选取 | 第23-24页 |
·焊接中对送丝电机的要求 | 第23页 |
·几种不同电机的性能比较 | 第23-24页 |
·电机模型 | 第24-26页 |
·模糊 PID 算法 | 第26-30页 |
·模糊控制算法 | 第26-27页 |
·模糊 PID 控制算法 | 第27-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数字化送丝机的硬件系统设计 | 第31-54页 |
·总体结构 | 第31页 |
·主要器件的选取 | 第31-35页 |
·主控制芯片的选取 | 第31-35页 |
·驱动芯片的选取 | 第35页 |
·触摸屏的选取 | 第35页 |
·主电路的选择 | 第35-36页 |
·主控制器的设计 | 第36-39页 |
·电源电路 | 第36-37页 |
·复位电路 | 第37页 |
·时钟电路的设计 | 第37-38页 |
·JTAG 接口设计 | 第38页 |
·DSP 的串行接口设计 | 第38-39页 |
·驱动系统的设计 | 第39-40页 |
·PWM 产生模块 | 第40-42页 |
·其它外围模块 | 第42-49页 |
·光耦隔离电路 | 第42-43页 |
·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 第43-44页 |
·保护模块的设计 | 第44-46页 |
·人机交互 | 第46页 |
·CAN 通讯模块接口电路的设计 | 第46-49页 |
·硬件抗干扰 | 第49-53页 |
·布局布线设计和去耦措施 | 第50-51页 |
·DSP 电路板的叠层设计 | 第51页 |
·DSP 系统器件布局设计 | 第51-52页 |
·地线的布线 | 第52页 |
·CAN 总线电磁干扰设计 | 第52-53页 |
·本章小节 | 第53-54页 |
第4章 数字化送丝系统软件设计 | 第54-66页 |
·整体软件设计 | 第54-55页 |
·整体软件设计的性能要求 | 第54页 |
·整体软件的设计 | 第54-55页 |
·PWM 控制程序 | 第55-58页 |
·其它子模块程序设计 | 第58-64页 |
·采样子程序 | 第58页 |
·中断子程序 | 第58-60页 |
·外扩存储器程序 | 第60页 |
·CAN 接口子程序 | 第60-62页 |
·触摸屏子程序 | 第62-64页 |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64-65页 |
·开关量的抗干扰 | 第64-65页 |
·数据输入的抗干扰 | 第65页 |
·程序运行监视系统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调试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4页 |
·实验平台 | 第66-67页 |
·DSP 仿真器 | 第66页 |
·数字示波器 | 第66-67页 |
·其他设备 | 第67页 |
·系统开发工具与环境 | 第67-68页 |
·原理图设计及 PCB 制作 | 第68-70页 |
·原理图设计 | 第68-69页 |
·生成网络表 | 第69-70页 |
·印制电路板设计 | 第70页 |
·PWM 波形与分析 | 第70-73页 |
·人机交互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 | 第80-83页 |
详细摘要 | 第83-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