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 ·糖尿病概述 | 第13-15页 |
| ·对糖尿病的传统认识 | 第13页 |
| ·糖尿病的中医病因机制 | 第13-14页 |
| ·现代对糖尿病的认识 | 第14页 |
| ·糖尿病病理生理 | 第14-15页 |
| ·胰腺、胰岛 | 第15-18页 |
| ·胰岛、胰岛素概述 | 第15-16页 |
| ·胰岛素与葡萄糖 | 第16-17页 |
| ·胰岛素的分泌 | 第17页 |
| ·胰岛素对糖代谢的调节 | 第17-18页 |
| ·胰岛素对脂肪酸、蛋白质代谢的调节 | 第18页 |
| ·糖尿病发病机制 | 第18-20页 |
| ·氧化应激 | 第18-19页 |
| ·高血糖的毒性作用 | 第19-20页 |
| ·胰岛素抵抗或β细胞功能缺陷 | 第20页 |
| ·糖尿病与糖代谢 | 第20-21页 |
| ·胰岛素缺乏时糖代谢特点 | 第21-22页 |
| ·糖尿病与运动 | 第22-24页 |
| ·糖尿病与药物治疗 | 第24-25页 |
| ·多糖的活性及功能 | 第24-25页 |
| ·多糖降血糖的可能机理 | 第25页 |
| ·糖尿病与银杏多糖 | 第25-27页 |
| ·银杏的概述 | 第25-26页 |
| ·银杏多糖的药理作用 | 第26-27页 |
| 2 实验研究 | 第27-40页 |
| ·实验对象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 ·造模机制 | 第27-28页 |
| ·动物分组 | 第28页 |
| ·给药方法 | 第28页 |
| ·动物训练方案 | 第28-29页 |
| ·取血样 | 第29页 |
| ·腓肠肌组织的制备 | 第29页 |
| ·药品、试剂和仪器 | 第29-31页 |
| ·药品 | 第29-30页 |
| ·试剂 | 第30页 |
| ·仪器 | 第30-31页 |
| ·实验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31-37页 |
| ·血糖 | 第31页 |
| ·血清胰岛素(放射免疫法)的测定 | 第31-32页 |
| ·糖化血清蛋白(GSP)的测定 | 第32页 |
| ·考马斯亮蓝法组织蛋白(CBB)的测定 | 第32-33页 |
| ·肌糖元(MGL)的测定 | 第33-34页 |
| ·抗氧化能力(T—AOC)的测定 | 第34页 |
| ·珀酸脱氢酶(SDH)的测定 | 第34-35页 |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测定 | 第35-36页 |
| ·丙酮酸激酶(PK)的测定 | 第36-37页 |
| ·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 | 第37页 |
| ·腓肠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 第37-40页 |
| ·石蜡包埋 | 第37-38页 |
| ·染色过程 | 第38-40页 |
| 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第40-41页 |
| 4 实验结果 | 第41-54页 |
| ·大鼠STZ建模效果 | 第41页 |
| ·大鼠体重及血糖变化 | 第41-44页 |
| ·大鼠糖化血清蛋白(GSP)、胰岛素水平(Ins)水平 | 第44-46页 |
| ·大鼠肌糖元(MGL)、琥珀酸脱氢酶(SDH)水平 | 第46-48页 |
| ·大鼠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 | 第48-49页 |
| ·大鼠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 (LDH)水平 | 第49-52页 |
| ·大鼠腓肠肌细胞HE染色 | 第52-54页 |
| 5 分析与讨论 | 第54-60页 |
|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54页 |
| ·运动、银杏多糖及其结合对糖尿病大鼠体重、血糖的影响 | 第54-55页 |
| ·运动、银杏多糖及其结合对糖尿病大鼠糖化血清蛋白(GSP)、胰岛素(Ins)水平的影响 | 第55-56页 |
| ·运动、银杏多糖及其结合对糖尿病大鼠肌糖元(MGL)、琥珀酸脱氢酶(SDH)水平的影响 | 第56-57页 |
| ·运动、银杏多糖及其结合对糖尿病大鼠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 | 第57-58页 |
| ·运动、银杏多糖及其结合对糖尿病大鼠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 | 第58-59页 |
| ·运动、银杏多糖及其结合对糖尿病大鼠腓肠肌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 第59-60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0-61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