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论文研究方案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3页 |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般理论 | 第15-25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 | 第15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 第15-16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历史 | 第16-19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性质界定 | 第19-22页 |
·正当性分析 | 第19-20页 |
·限制性分析 | 第20-22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 第22-24页 |
·技术法规 | 第22-23页 |
·技术标准 | 第23页 |
·合格评定程序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约束与协调 | 第25-37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 WTO | 第25-30页 |
·WTO/TBT 协定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约束与协调 | 第25-27页 |
·SPS 协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约束与协调 | 第27-29页 |
·其他协定与条款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约束与协调 | 第29-30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国际标准化组织 | 第30-32页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 第30页 |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 第30-31页 |
·国际电信联盟(ITU) | 第31-32页 |
·ISO 与 WTO 的合作 | 第32页 |
·区域贸易协定与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32-37页 |
·欧盟对区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协调 | 第32-33页 |
·APEC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协调 | 第33-35页 |
·NAFTA 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定 | 第35页 |
·ASEAN 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定 | 第35-37页 |
第4章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规制 | 第37-43页 |
·欧盟 | 第37-38页 |
·欧盟指令 | 第37页 |
·CE 标志 | 第37页 |
·欧盟对进口产品的规定 | 第37-38页 |
·美国 | 第38-39页 |
·技术法规和标准 | 第38-39页 |
·合格评定程序 | 第39页 |
·日本 | 第39-42页 |
·技术法规 | 第39-40页 |
·技术标准 | 第40-41页 |
·行业标准 | 第41页 |
·合格评定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立法建议与完善 | 第43-54页 |
·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的现状与完善建议 | 第43-47页 |
·有关我国技术法规现状的不同观点 | 第43页 |
·对我国技术法规现状的正确认识 | 第43-44页 |
·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的调整方向 | 第44-45页 |
·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的调整方案 | 第45-47页 |
·我国标准法律法规体系的现状与完善 | 第47-49页 |
·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关系 | 第47页 |
·我国四级标准体系的缺陷及完善 | 第47-49页 |
·我国合格评定程序法律法规体系的现状与完善 | 第49-53页 |
·我国进出口商品认证法律制度中的问题 | 第49-50页 |
·《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