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双因素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村官激励问题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论第11-17页
   ·选题背景第11-12页
   ·选题意义第12-14页
     ·理论意义第12-13页
     ·现实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6页
     ·研究思路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页
   ·创新点第16-17页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第17-26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18页
     ·大学生村官第17页
     ·激励第17-18页
   ·双因素理论的内涵第18-22页
     ·保健因素第18-20页
       ·制度因素:行政管理与政策措施第19页
       ·待遇因素:薪酬福利与工作条件第19-20页
       ·归属因素:人际关系与群体归属感第20页
     ·激励因素第20-22页
       ·成长因素:学习与自我成长第21页
       ·成就因素: 工作责任与成就第21页
       ·认可因素: 认可与升迁第21-22页
       ·实现因素:未来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第22页
   ·双因素理论对大学生村官激励的启示第22-26页
     ·改善保健因素,减轻大学生村官低士气带来的负面影响第22-23页
       ·完善制度因素,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第22-23页
       ·优化待遇因素,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薪酬福利第23页
       ·重视归属因素,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增强归属感第23页
     ·完善激励因素,增强大学生村官自我实现的内在驱动力第23-26页
       ·以成长因素为基础,增加大学生村官学习与实践的机会第24页
       ·以成就因素为动力,提供灵活、可靠的创业项目资金第24页
       ·以认可因素为约束,优化选拔流程、健全考核机制第24-25页
       ·以实现因素为目标,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第25-26页
2 沈阳市大学生村官激励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6-41页
   ·沈阳市大学生村官现状第26-33页
     ·问卷设计第26页
     ·样本结构第26-27页
     ·数据统计与现状分析第27-33页
   ·沈阳市大学生村官激励存在的问题第33-37页
     ·保健问题第33-35页
       ·大学生村官身份尴尬,角色定位模糊第33-34页
       ·大学生村官待遇较低,生活条件欠佳第34页
       ·大学生村官不被接纳,存在人际隔阂第34-35页
     ·激励问题第35-37页
       ·大学生村官深层工作开展困难第35页
       ·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步履维艰第35页
       ·大学生村官自身主动意识缺乏第35-36页
       ·大学生村官发展前景黯淡无光第36-37页
   ·沈阳市大学生村官激励问题存在的原因第37-41页
     ·大学生村官保健系统的不合理第37-38页
       ·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措施不健全第37页
       ·各项保障政策不配套第37-38页
       ·引导和宣传力度不够第38页
     ·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第38-41页
       ·缺乏培训力度与工作实践第38-39页
       ·缺乏技术支撑和资金扶持第39页
       ·缺乏切实有效的考核机制第39-40页
       ·缺乏长远规划与组织引导第40-41页
3 沈阳市大学生村官激励问题应对策略第41-48页
   ·政府要从大学生村官的基本需求入手,整改保健系统第41-43页
     ·健全法规政策,实现角色合法第41页
     ·落实薪酬待遇,健全保障体系第41-42页
     ·促进人际和谐,优化成长环境第42-43页
   ·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应地方特色的激励机制第43-48页
     ·拓展培训途径,完善能力提升机制第43-44页
     ·构筑发展平台,完善创业带富机制第44-45页
     ·强化目标管理,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第45-46页
     ·规划职业生涯,完善有序流动机制第46-48页
结束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宁县级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价
下一篇: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