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产业转移中的污染转移问题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3页
第一章 产业转移中的污染转移第13-21页
 第一节 产业转移中的污染转移的界定第13-17页
  一、 污染转移的界定第13-14页
  二、 产业转移中的污染转移的界定第14-17页
 第二节 相关问题探讨第17-21页
  一、 关于环境标准差异问题第17-18页
  二、 两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应该区别对待第18-21页
第二章 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污染转移问题分析第21-38页
 第一节 皖江示范区概况第21-25页
  一、 皖江示范区成立的背景第21-22页
  二、 皖江示范区的范围及意义第22-23页
  三、 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第23-25页
 第二节 皖江示范区建设中存在的污染转移问题第25-30页
  一、 产业承接污染密集型产业占较大比重第25-26页
  二、 内迁企业环境违法较普遍第26页
  三、 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第26-30页
 第三节 皖江示范区存在污染转移的原因分析第30-38页
  一、 地方盲目竞争,招商观念存在偏差第30-32页
  二、 皖江示范区内环境准入门槛高低不同第32-33页
  三、 控制污染转移的法制建设不健全第33-34页
  四、 产业布局缺乏合理规划,给“十五小”“新五小”以可乘之机第34-35页
  五、 环境监管乏力,执法不严第35-36页
  六、 公众参与机制的不完善第36-38页
第三章 案例分析:以安徽华谊无为煤化工基地为例第38-44页
 第一节 华谊无为煤化工基地的迁移之路第38-39页
 第二节 华谊无为煤化工基地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第39-41页
 第三节 案例思考:重化工项目西移的华谊启示第41-44页
第四章 减少产业转移中的污染转移的对策和建议第44-59页
 第一节 政府转变发展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第44-46页
  一、 从思想认识上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第44-45页
  二、 改革官员政绩考核机制,加重环保指标考核分值第45-46页
 第二节 完善控制污染转移的环境法制建设第46-54页
  一、 立法明确禁止以规避环境管制为目的的产业转移行为第46-48页
  二、 控制污染转移的地方立法第48-50页
  三、 强化总量控制制度第50-51页
  四、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第51-52页
  五、 区域限批制度第52-53页
  六、 污染集中管理制度第53-54页
  七、 损害救济制度第54页
 第三节 严格把关,提高准入门槛第54-56页
  一、 市场准入: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第55页
  二、 技术准入:高端承接第55-56页
  三、 环保准入:严格把关第56页
 第四节 强化全社会参与的环境管理机制第56-59页
  一、 环保部门加强环境监管,提高执法水平第56-57页
  二、 强化企业自律和内部管理第57页
  三、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致谢第64-65页
个人简历第65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岛崂山区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污染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
下一篇:辽宁虾夷扇贝产业结构与特征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