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腐蚀检测及强度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国内外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 | 第7-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在腐蚀管道检测方面 | 第9-10页 |
| ·在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技术方面 | 第10-1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管道完整性管理概述 | 第13-20页 |
| ·管道完整性管理 | 第13-15页 |
| ·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方法及主要环节 | 第15-17页 |
| ·完整性管理的方法 | 第15页 |
| ·管道完整性管理的主要环节 | 第15-17页 |
| ·国内外完整性管理进展 | 第17-19页 |
| ·国外完整性管理进展 | 第17-18页 |
| ·国内完整性管理进展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管道的腐蚀检测技术 | 第20-33页 |
| ·油气长输管道的特点 | 第20页 |
| ·管道腐蚀的类型 | 第20-21页 |
| ·管道腐蚀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7页 |
| ·管道外腐蚀因素 | 第21-24页 |
| ·管道内腐蚀因素 | 第24-27页 |
| ·土壤腐蚀性评价 | 第27页 |
| ·油气管道的内检测技术 | 第27-30页 |
| ·漏磁检测 | 第28页 |
| ·超声波检测 | 第28-29页 |
| ·漏磁检测与超声波检测对比 | 第29-30页 |
| ·外防腐层质量检测技术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油气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 | 第33-62页 |
| ·缺陷评价的原则 | 第33页 |
| ·腐蚀缺陷的尺寸确定 | 第33-37页 |
| ·腐蚀缺陷的长度与深度的确定 | 第34-35页 |
| ·腐蚀区面积的计算 | 第35-37页 |
| ·假设条件 | 第37页 |
| ·剩余强度评价所需数据及其确定 | 第37-39页 |
| ·剩余强度评价相关计算参数 | 第37-38页 |
| ·腐蚀区特征参数的确定 | 第38-39页 |
| ·剩余强度评价中腐蚀缺陷的可接受性准则 | 第39-40页 |
| ·油气长输腐蚀管道剩余强度分级评价 | 第40-55页 |
| ·均匀腐蚀缺陷评价 | 第41-44页 |
| ·局部腐蚀缺陷评价 | 第44-51页 |
| ·点蚀缺陷评价 | 第51-55页 |
| ·实例分析 | 第55-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腐蚀缺陷对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 | 第62-71页 |
|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62-63页 |
| ·分析方法 | 第63-66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63-64页 |
| ·材料性能 | 第64页 |
| ·失效压力 | 第64页 |
| ·应用 | 第64-66页 |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66-68页 |
| ·不同腐蚀缺陷深度对管道局部应力的影响 | 第66-67页 |
| ·腐蚀坑间距对管道局部应力的影响 | 第67-68页 |
| ·管道壁厚与承压能力关系分析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5-76页 |
| 详细摘要 | 第76-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