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D平台的阀块孔系定位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CAD/CAM技术概述 | 第12-13页 |
| ·概念及组成 | 第12-13页 |
| ·CAD/CAM系统的功能 | 第13页 |
| ·CAD/CAM二次开发技术 | 第13-16页 |
| ·概念和基本流程 | 第14-15页 |
| ·遵循原则及开发方法 | 第15-16页 |
| ·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前景 | 第16-17页 |
| ·课题的背景和主要任务 | 第17-18页 |
|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8-22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8-20页 |
| ·系统目标 | 第18页 |
| ·系统组成结构 | 第18-19页 |
| ·系统功能分析 | 第19-20页 |
| ·系统特点 | 第20-21页 |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21-22页 |
| 第3章 系统的软件组成 | 第22-30页 |
| ·CAD/CAM系统软件 | 第22-23页 |
| ·CAD/CAM系统软件的分类 | 第22-23页 |
| ·机械CAD/CAM系统软件的选用原则 | 第23页 |
| ·支撑软件的选择 | 第23-27页 |
| ·常用CAD/CAM系统支撑软件简介 | 第23-24页 |
| ·选用AutoCAD作为系统支撑软件的原因 | 第24-25页 |
| ·AutoCAD 2004 | 第25-27页 |
| ·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27-30页 |
|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比较 | 第27-28页 |
| ·选用VBA作为系统开发工具的原因 | 第28-30页 |
| 第4章 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 | 第30-42页 |
| ·数据库开发基础 | 第30-32页 |
| ·数据库相关概念 | 第30页 |
|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 第30-31页 |
|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体系结构 | 第31-32页 |
| ·关系型数据模型 | 第32页 |
| ·应用程序开发语言和后台数据库选型 | 第32-35页 |
| ·数据库应用程序 | 第32-33页 |
| ·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原则 | 第33-34页 |
| ·选择VBA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 | 第34页 |
| ·选择Access数据库 | 第34-35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35-37页 |
| ·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 | 第35-36页 |
| ·设计阀块孔系定位系统数据库 | 第36-37页 |
| ·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 | 第37-42页 |
| ·控件添加 | 第37页 |
| ·ADO控件 | 第37-39页 |
| ·DataGrid控件 | 第39页 |
| ·ProgressBar控件 | 第39-40页 |
| ·设计实施方案 | 第40-42页 |
| 第5章 系统串口通信设计 | 第42-54页 |
| ·串口通信基础 | 第42-45页 |
| ·数据传输的两种方式 | 第42-43页 |
| ·串行通信工作模式和传输方法 | 第43-44页 |
| ·通信参数 | 第44-45页 |
| ·RS-232串口通信 | 第45页 |
| ·MSComm控件 | 第45-47页 |
| ·MSComm控件处理通信的方式 | 第46页 |
| ·添加MSComm控件 | 第46-47页 |
| ·MSComm控件重要属性 | 第47页 |
| ·MSComm控件通信步骤 | 第47页 |
| ·欧姆龙CJ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 第47-50页 |
|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 第47-49页 |
| ·CJ系列PLC概述 | 第49页 |
| ·CJ系列PLC串口通信 | 第49-50页 |
| ·串口通信应用程序设计 | 第50-54页 |
| ·硬件连接及配置 | 第51-52页 |
| ·设计实施方案 | 第52-53页 |
| ·部分关键程序 | 第53-54页 |
| 第6章 系统关键性程序设计 | 第54-62页 |
| ·孔系参数提取设计 | 第54-55页 |
| ·选择集 | 第54-55页 |
| ·设计实施方案 | 第55页 |
| ·拾取孔深设计 | 第55-56页 |
| ·VBScript的RegExp组件 | 第55-56页 |
| ·设计实施方案 | 第56页 |
| ·自动标注孔号及数据完整性检查设计 | 第56-57页 |
| ·GetBoundingBox方法 | 第57页 |
| ·设计实施方案 | 第57页 |
| ·备份为Excel表格设计 | 第57-59页 |
| ·利用VBA控制Excel | 第57-59页 |
| ·设计实施方案 | 第59页 |
| ·导入数据内容设计 | 第59-62页 |
| ·顺序文件 | 第59-60页 |
| ·Hex函数 | 第60页 |
| ·设计实施方案 | 第60-62页 |
| 第7章 系统界面设计 | 第62-80页 |
| ·界面设计 | 第62-64页 |
| ·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62-63页 |
| ·主界面设计 | 第63-64页 |
| ·参数提取模块 | 第64-70页 |
| ·界面设计 | 第64-66页 |
| ·程序流程 | 第66-69页 |
| ·主要功能 | 第69页 |
| ·技术特点 | 第69-70页 |
| ·参数查看模块 | 第70-72页 |
| ·界面设计 | 第70-71页 |
| ·程序流程 | 第71-72页 |
| ·主要功能 | 第72页 |
| ·技术特点 | 第72页 |
| ·数据备份模块 | 第72-74页 |
| ·界面设计 | 第72-73页 |
| ·程序流程 | 第73页 |
| ·主要功能 | 第73页 |
| ·技术特点 | 第73-74页 |
| ·串口传输模块 | 第74-77页 |
| ·界面设计 | 第74-75页 |
| ·程序流程 | 第75-77页 |
| ·主要功能 | 第77页 |
| ·技术特点 | 第77页 |
| ·加载自定义菜单 | 第77-80页 |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结论 | 第80页 |
| ·展望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