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页 |
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 第16-28页 |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基本特点 | 第16-19页 |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优势 | 第16-18页 |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局限性 | 第18-19页 |
·激光诱导击穿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固体样品的 LIBS 分析 | 第19-21页 |
·液相样品的 LIBS 分析 | 第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8页 |
第二章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8-38页 |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基本理论 | 第28-30页 |
·等离子体形成的微观机理和发射光谱 | 第30-31页 |
·激光等离子体模型 | 第31-33页 |
·晕模型 | 第31-32页 |
·碰撞 -复合模型 | 第32页 |
·局部热平衡 (L T E )模型 | 第32-33页 |
·辐射机制 | 第33-35页 |
·激发辐射 | 第33-34页 |
·复合辐射 | 第34页 |
·韧致辐射 | 第34-35页 |
·LI B S 技术痕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实验装置和样品配置 | 第38-41页 |
·实验装置 | 第38-40页 |
·激光光源 | 第39页 |
·时序控制系统 | 第39-40页 |
·信号探测及采集系统 | 第40页 |
·循环系统 | 第40页 |
·样品的配置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单光束下 AlCl_3水溶液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研究 | 第41-59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样品配置 | 第42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57页 |
·A l( I ) 谱线 396.15 nm 的 LIBS 信号时间演化特性 | 第44-46页 |
·门宽对 A l(I ) 谱线 396.15 nm 的 LIBS 信号的影响 | 第46-48页 |
·激光脉冲能量对 LIBS 信号的影响 | 第48-50页 |
·不同浓度下 AlCl_3水溶液的 LIBS 光谱 | 第50-52页 |
·不同浓度下 AlCl_3混合溶液的 LIBS 光谱 | 第52-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双脉冲下 AlCl_3水溶液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研究 | 第59-71页 |
·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双脉冲之间的延迟对 LIBS 信号的影响 | 第60-62页 |
·不同浓度下 AlCl_3水溶液的 LIBS 光谱 | 第62-63页 |
·不同浓度下 AlCl_3混合溶液的 LIBS 光谱 | 第63-65页 |
·在相同条件下双脉冲和单脉冲 LIBS 的比较 | 第65-70页 |
·水溶液中 Al Ⅰ( 396.15n m) LIBS 信号的检测限 | 第65-68页 |
·混合溶液中 Al 原子 (396.15 nm)L I B S 信号检测限 | 第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论文工作小结 | 第71页 |
·工作展望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做的工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