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县布泉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前言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 | 第11-19页 |
| ·国外相关文献分析 | 第12-17页 |
| ·国内相关文献分析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2. 方法与模型 | 第20-24页 |
| ·基本概念 | 第20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 第21-23页 |
| ·灰色系统方法 | 第21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21-23页 |
|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 3 布泉生态旅游区简介 | 第24-33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4-27页 |
| ·区位位置 | 第24-25页 |
| ·地质地貌 | 第25-26页 |
| ·气候 | 第26页 |
| ·水文 | 第26页 |
| ·土壤 | 第26页 |
| ·森林植被 | 第26-27页 |
| ·野生动物 | 第27页 |
| ·社会经济 | 第27-28页 |
| ·隆安县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页 |
| ·布泉乡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页 |
| ·布泉生态旅游区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28页 |
| ·基础设施 | 第28-29页 |
| ·道路交通 | 第28页 |
| ·接待服务设施 | 第28页 |
| ·给排水 | 第28页 |
| ·供电 | 第28页 |
| ·邮电通讯 | 第28页 |
| ·医疗卫生 | 第28-29页 |
| ·旅游资源 | 第29-31页 |
| ·旅游资源构成 | 第29-30页 |
| ·旅游资源特征 | 第30-31页 |
| ·生态环境与植物景观 | 第31-33页 |
| ·生态环境现状 | 第31页 |
| ·植物景观现状 | 第31-33页 |
| 4 布泉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 | 第33-57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43页 |
|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3页 |
| ·指标体系的提出 | 第33-36页 |
| ·指标的选取 | 第36-43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3-47页 |
| ·专家评价的灰色统计 | 第43-45页 |
| ·层次分析 | 第45-47页 |
| ·指标说明及标准 | 第47-50页 |
| ·评价指标的量化 | 第47-49页 |
| ·总体评价标准 | 第49-50页 |
| ·指标数据的获取及赋值 | 第50-55页 |
| ·计算结果 | 第55页 |
| ·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 5 布泉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57-61页 |
| ·坚持政府主导,凝聚各方力量 | 第57页 |
| ·加强地方执法,提高政策优惠 | 第57页 |
| ·建立制度机制,改进管理模式 | 第57-58页 |
| ·加强人才引进,实行上岗培训 | 第58-59页 |
|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 第59页 |
| ·组织居民参与,协调利益分配 | 第59页 |
| ·建立环卫体系,引导游客行为 | 第59-60页 |
|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可持续能力 | 第60-6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附录A | 第68-69页 |
| 附录B | 第69-71页 |
| 附录C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