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冯时可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 冯时可研究现状综述第9-15页
 一、 冯时可研究回顾第9-11页
 二、 冯时可研究现状的不足与本文拟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第11-15页
第一章 冯时可家世研究第15-36页
 第一节 冯时可生平与家世研究第15-27页
  一、 冯时可之家族世系第15-19页
  二、 冯时可及其兄弟生平嗣继第19-26页
  三、 冯时可父族世系表第26-27页
 第二节 冯时可发科起家原因探析第27-36页
  一、 松江地域人文传统及文化环境第27-28页
  二、 家族之风第28-31页
  三、 经济条件第31-32页
  四、 游历交谊第32-36页
第二章 冯时可交游考第36-59页
 第一节 与吴中文人的交往第36-46页
 第二节 与同乡文人的交游第46-51页
 第三节 与他地文人的交往第51-59页
第三章 冯时可诗学思想研究第59-86页
 第一节 对传统诗学观的继承与创新第59-63页
  一、 “诗之为教,用以平情”第59-61页
  二、 内容之“大”与技巧之“细”第61-62页
  三、 “不以穷累而后工”第62-63页
 第二节 冯时可的唐诗观第63-74页
  一、 士人心态与文学思潮第63-64页
  二、 唐诗价值论第64-66页
  三、 唐诗分期与风格偏好第66-74页
 第三节 冯时可对明代格调论的突破与创新第74-86页
  一、 创作主体论第74-76页
  二、 创作方法论第76-83页
  三、 作品客体论第83-86页
第四章 冯时可诗文的主要内容第86-111页
 第一节 诗歌创作题材第86-95页
  一、 写景寄情诗第87-89页
  二、 赠友送别诗第89-91页
  三、 咏史怀古诗第91-94页
  四、 闺怨诗第94-95页
 第二节 对城市生活的抒写第95-103页
  一、 松江与苏杭第96-97页
  二、 南京第97-99页
  三、 北京第99-100页
  四、 长安第100-103页
 第三节 对城市问题的关注第103-111页
  一、 《忆昔行》:城市因素对士人价值观念的影响第104-106页
  二、 《稗谈》:城市化背景下人们对礼制的挑战第106-108页
  三、 《云间杂感》:金钱主宰下的人际关系缩影第108-111页
第五章 冯时可诗歌艺术研究第111-115页
 第一节 气格遒劲,苍郁雄浑第111-112页
 第二节 清新俊逸,情韵隽永第112-113页
 第三节 诗意双钩,情景交融第113-115页
结语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宫崇信与龙宫探宝研究
下一篇:南朝群体性诗歌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