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 第9-20页 |
(一)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的演变 | 第9-12页 |
(二)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 | 第12-20页 |
二、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原则 | 第20-32页 |
(一) 政治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 第20-21页 |
(二) 以共同理想教育为主题的原则 | 第21-22页 |
(三)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相结合原则 | 第22-24页 |
(四) 传统灌输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相促进原则 | 第24-27页 |
(五) 政治理论教育考核和综合评估相一致原则 | 第27-30页 |
(六) 帮助性和有吸引力相融合的原则 | 第30-32页 |
三、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制约性因素 | 第32-40页 |
(一) 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综合教育功能不足 | 第32-34页 |
(二) 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度不够 | 第34-35页 |
(三) 大学生在对政治理论教育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 第35-37页 |
(四)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现代 | 第37-38页 |
(五) 实效性的评价体系可操作性严重缺位 | 第38-40页 |
四、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 第40-48页 |
(一) 教育理念:切实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性 | 第40-41页 |
(二) 教育内容:努力丰富思想理论教育的内容体系 | 第41-44页 |
(三) 教育方法:探寻受大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 第44-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