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北京市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绪论第10-17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一) 选题背景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文献综述第12-15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研究方法第15-17页
  (一) 文献资料法第15-16页
  (二) 访谈及问卷调查法第16页
  (三) 比较分析法第16页
  (四) 数理统计法第16-17页
第一章 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第17-29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第17-21页
  一、志愿者第17页
  二、志愿者组织第17-19页
  三、志愿服务第19-20页
  四、志愿精神第20页
  五、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第20-21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21-29页
  一、激励理论第21-28页
  二、公民社会理论第28-29页
第二章 北京市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9-49页
 第一节 北京市志愿服务的发展概况第29-36页
  一、北京市志愿服务的萌芽第29-30页
  二、北京市志愿服务的发展第30-33页
  三、北京市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基本现状第33-36页
 第二节 北京市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与需求分析第36-41页
  一、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调查第36-39页
  二、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分析第39-41页
 第三节 北京市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41-49页
  一、社会网络支持不足第41-43页
  二、志愿者激励方式与内容单一第43-44页
  三、志愿者专业培训不足第44-45页
  四、志愿者权益保障缺乏第45-46页
  五、志愿服务资金短缺第46-47页
  六、相关法律体系缺失第47-49页
第三章 国外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经验借鉴第49-56页
 第一节 英国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第49-51页
  一、注重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第49-50页
  二、重视志愿者培训第50页
  三、政府的政策支持第50-51页
 第二节 美国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第51-54页
  一、志愿服务观念的普及第51-52页
  二、注重物质回报第52页
  三、法律制度的保障第52-53页
  四、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制度化第53-54页
 第三节 新加坡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第54-56页
  一、政府的高度重视第54页
  二、精神与物质激励并重第54-55页
  三、注重志愿者的技能培训和信念培养第55-56页
第四章 建立与完善北京市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第56-71页
 第一节 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培育志愿文化第56-58页
  一、加强党和政府的推动第56-57页
  二、加大企业支持力度第57页
  三、运用新闻媒体宣传第57页
  四、塑造志愿文化,激励公众参与第57-58页
 第二节 建立多元化的志愿者激励体系第58-62页
  一、重视组织认可激励第58-60页
  二、注重团队授权激励第60-61页
  三、重视情感激励第61页
  四、建立考评激励第61-62页
 第三节 加强志愿者专业培训第62-64页
  一、强化专业技能培训第63-64页
  二、注重综合素质培训第64页
 第四节 加强志愿者权益保障第64-66页
  一、强化对志愿者权益的法律保障第64-65页
  二、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第65-66页
 第五节 拓宽志愿服务资金筹措渠道第66-68页
  一、争取政府资金与政策支持第66-67页
  二、寻求企业和私人捐赠第67-68页
  三、通过基金会筹集资金第68页
 第六节 完善志愿服务法律体系第68-71页
结语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附录第76-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种方法诱导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网络民族情绪对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