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现状及优化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前言 | 第12-2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17页 |
| ·政策背景 | 第12-13页 |
| ·现实背景 | 第13-17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20页 |
| ·存在的不足 | 第20-2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1-34页 |
| ·农村金融理论文献综述 | 第21-25页 |
| ·农业信贷补贴论 | 第21-22页 |
| ·农村金融市场论 | 第22-23页 |
|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 第23-24页 |
| ·局部知识论 | 第24页 |
| ·简要评述 | 第24-25页 |
| ·产业组织理论文献综述 | 第25-29页 |
| ·产业组织理论 | 第26-27页 |
| ·金融产业组织理论 | 第27-28页 |
| ·农村金融产业组织理论 | 第28页 |
| ·简要评述 | 第28-29页 |
| ·农村金融市场研究文献综述 | 第29-34页 |
| ·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关系研究综述 | 第29-30页 |
| ·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研究综述 | 第30-31页 |
|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制度研究综述 | 第31-32页 |
| ·农村金融组织微观运营机制研究综述 | 第32页 |
|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路径选择问题研究综述 | 第32-33页 |
| ·简要评述 | 第33-34页 |
| 3.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历程 | 第34-45页 |
| ·正规金融发展历程 | 第35-41页 |
| ·政策性金融 | 第35-37页 |
| ·商业性金融 | 第37-39页 |
| ·合作性金融 | 第39-41页 |
| ·非正规金融发展历程 | 第41-43页 |
|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进程 | 第43-45页 |
| 4.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分析 | 第45-60页 |
|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测度 | 第45-48页 |
| ·绝对集中度——CR_n | 第46-47页 |
| ·相对集中度——HHI | 第47-48页 |
|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进退壁垒分析 | 第48-53页 |
| ·进入壁垒分析 | 第49-52页 |
| ·出壁垒分析 | 第52-53页 |
|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产品差异化分析 | 第53-54页 |
|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不完善带来的突出问题 | 第54-57页 |
| ·金融供给不足 | 第55-56页 |
| ·金融需求受到抑制 | 第56-57页 |
|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形成的原因 | 第57-60页 |
| ·历史原因 | 第57-58页 |
| ·现实原因 | 第58-60页 |
| 5.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优化 | 第60-71页 |
| ·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基本思路 | 第60-63页 |
| ·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 | 第60-61页 |
| ·降低农村金融市场退出壁垒 | 第61-62页 |
|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 第62-63页 |
| ·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主要途径 | 第63-69页 |
| ·拓宽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功能 | 第64-65页 |
| ·坚持商业性金融的"三农"定位 | 第65-66页 |
| ·深化合作性金融改革 | 第66-68页 |
| ·加大邮政储蓄的支农力度 | 第68页 |
| ·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 第68-69页 |
| ·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应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 | 第69-71页 |
| ·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第69-70页 |
| ·处理好主体与补充的关系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后记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