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基于内部评级法的应用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8-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第10-11页
  一、 论文结构第10页
  二、 研究方法第10-11页
第二章 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评级法理论概述第11-22页
 第一节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第11-16页
  一、 商业银行的风险概念及分类第11-12页
  二、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容及特征第12-14页
  三、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第14-16页
 第二节 内部评级法理论概述第16-22页
  一、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框架第16-17页
  二、 新资本协议提出的信用风险资本计提方法第17-19页
  三、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模型第19-22页
第三章 内部评级法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第22-35页
 一、 贷款授信审批第22-26页
 二、 贷款定价第26-28页
 三、 限额管理第28-31页
 四、 准备金计提第31-33页
 五、 经济资本的分配与考核第33-35页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推行内部评级法的意义第35-38页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第35-37页
  一、 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与业务的高速发展不匹配第35页
  二、 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第35-36页
  三、 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第36-37页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评级法的现实意义第37-38页
  一、 推行内部评级法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第37页
  二、 推行内部评级法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外部监管的客观要求第37-38页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评级法的建议第38-41页
 一、 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所需的信息基础数据库第38页
 二、 开发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模型第38-39页
 三、 推进配套政策和流程的重组第39页
 四、 充分利用内部评级结果第39页
 五、 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增值税制改革—增值税扩围路径探析
下一篇: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