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基于文献知识发现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学说历史沿革及“病机-证候-方药” 体系的构建 | 第10-17页 |
一、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学说的历史沿革 | 第10-12页 |
(一)清以前的肝风说 | 第10-11页 |
(二)清代的肝阳上亢说 | 第11页 |
(三)民国时期对肝阳上亢证的补充 | 第11-12页 |
(四)当代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学说的发展 | 第12页 |
二、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学说“病机-证候-方药”体系的构建 | 第12-17页 |
(一)病机理论的形成 | 第12-14页 |
(二)证候诊断标准的确立 | 第14-15页 |
(三)治疗体系的建立 | 第15-17页 |
第二部分 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临床依据的系统评价 | 第17-29页 |
一、资料与方法 | 第17页 |
(一)检索文献 | 第17页 |
(二)检索方式 | 第17页 |
二、文献选择 | 第17-19页 |
(一)诊断标准 | 第17-18页 |
(二)疗效判定标准 | 第18-19页 |
三、文献纳入标准 | 第19页 |
四、文献排除标准 | 第19-20页 |
五、评价文献 | 第20-21页 |
六、收集数据资料 | 第21页 |
七、数据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八、研究结果 | 第22-27页 |
(一)文献检索结果 | 第22页 |
(二)文献概况 | 第22-23页 |
(三)文献质量评价 | 第23-24页 |
(四)Meta-分析结果 | 第24-27页 |
九、讨论 | 第27-29页 |
(一)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第27-28页 |
(二)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 第28-29页 |
第三部分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医案探讨 | 第29-35页 |
一、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之头痛 | 第29-30页 |
二、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之眩晕 | 第30-31页 |
三、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之中风先兆 | 第31-32页 |
四、讨论 | 第32-35页 |
(一)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病机探讨 | 第32页 |
(二)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证候探讨 | 第32-33页 |
(三)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组方探讨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综述 | 第39-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结题验收意见书 | 第47-51页 |
查新报告 | 第51-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完成或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发表论文 | 第58-64页 |
详细摘要 | 第64-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