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设计与应用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6页 |
| ·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三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 第18-19页 |
| ·跨域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 第19页 |
| ·论文安排及主要研究成果 | 第19-23页 |
| ·论文安排 | 第19-20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23-33页 |
| ·数学基础 | 第23-25页 |
| ·代数基础和困难问题介绍 | 第23-24页 |
| ·伪随机函数集 | 第24-25页 |
| ·因子分解假设 | 第25页 |
| ·Blum整数 | 第25页 |
| ·复杂性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 ·算法复杂性 | 第25-26页 |
| ·问题的复杂性 | 第26-27页 |
| ·可忽略量与多项式时间不可区分 | 第27-28页 |
| ·可证明安全理论和方法 | 第28-30页 |
| ·Hash函数 | 第28-29页 |
| ·随机预言机模型 | 第29-30页 |
| ·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目标 | 第30-32页 |
| ·攻击类型 | 第30-31页 |
| ·安全目标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设计与应用 | 第33-51页 |
| ·自验证公钥密码学 | 第33-34页 |
| ·SCAKA协议 | 第34-35页 |
| ·应用场景 | 第35-38页 |
| ·车载自组织网络 | 第36-37页 |
| ·车载自组织网络中的支付框架 | 第37-38页 |
| ·支付协议 | 第38-43页 |
| ·系统建立和用户注册 | 第38-39页 |
| ·支付协议过程 | 第39-43页 |
| ·协议分析 | 第43-49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44-46页 |
| ·实现分析 | 第46-49页 |
| ·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三方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设计与应用 | 第51-99页 |
| ·VB-3PAKA.1协议 | 第51-56页 |
| ·协议描述 | 第52-54页 |
| ·协议分析 | 第54-56页 |
| ·VB-3PAKA.2协议 | 第56-61页 |
| ·协议描述 | 第56-59页 |
| ·协议分析 | 第59-61页 |
| ·PS-VB-3PAKA协议 | 第61-73页 |
| ·安全模型 | 第61-63页 |
| ·协议描述 | 第63-65页 |
| ·安全性 | 第65-73页 |
| ·适用于移动通信的3MPAKA协议 | 第73-84页 |
| ·应用场景 | 第73-74页 |
| ·3MPAKA协议 | 第74-79页 |
| ·协议分析 | 第79-84页 |
| ·适用于漫游场景的AAPAKA协议 | 第84-98页 |
| ·应用场景 | 第84-85页 |
| ·相关工作 | 第85-86页 |
| ·AAPAKA协议 | 第86-89页 |
| ·协议分析 | 第89-98页 |
| ·小结 | 第98-99页 |
| 第五章 跨域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设计与应用 | 第99-111页 |
| ·跨域C2C-PAKA协议的通信模式和安全需求 | 第99-101页 |
| ·通信模式 | 第99-100页 |
| ·安全需求和设计原则 | 第100-101页 |
| ·安全模型 | 第101-105页 |
| ·已有安全模型分析 | 第101页 |
| ·我们改进的模型 | 第101-105页 |
| ·NC2C-PAKA协议 | 第105-109页 |
| ·协议描述 | 第105-108页 |
| ·协议分析 | 第108-109页 |
| ·小结 | 第109-11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 ·总结 | 第111-112页 |
| ·展望 | 第112-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21页 |
| 致谢 | 第121-123页 |
| 博士在读期间完成的论文和专利 | 第123-125页 |
| 论文 | 第123-124页 |
| 专利 | 第124-125页 |
| 博士在读期间参与完成的项目 | 第125页 |